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在50美元下方低位盘整多日,且从绝对价格来看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因此,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油价已经见底。那么要回答油价是否已经见底这个问题,就要对本轮油价大跌的驱动因素做梳理。抛开美元走强的因素,市场普遍认可供应过剩是本轮油价下挫的主要推动因素。也就是说市场供应不再过剩油价才会企稳。要达到供需平衡,无外乎供应下降和需求上升这两端发生质的变化。需求端的变化有赖于全球宏观经济的回暖,但目前来看,除了美国经济表现还可以,全球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仍较不乐观。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展望报告中也再次下调了原油需求增长的预估,这也意味着,低油价触发需求回暖短期不可实现,因此,还是要回到供应端是否会变化的问题上来,即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当中。 供应端的变化即市场是否有减产的迹象。能够减产的当然来自“两个阵营”,OPEC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非OPEC国家。先从OPEC来说,从去年11月产量会议维持3000万桶水平不变开始,已经过去两个月时间,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公开场合,OPEC组织当中最有影响力的沙特自始至终表达了绝不减产的坚定信念,并誓言能过长期忍受低油价水平,即使在王位更替的情况下,也不想改变石油市场现状,誓将价格战进行到底,以捍卫日渐衰落的OPEC组织在石油市场的掌控力,市场也已经看到了沙特要看到最终结果的决心。因此,市场目前更关注美国是否有减产的迹象。当然,就目前国际油价水平,确实对美国相对高成本的页岩油的冲击很大,我们也看到了上游企业在大砍预算,推迟和取消新项目的实施,减少资本支出,并尽可能提高现有油田的产量,总之一句话,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压力。不过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减产的速度可能并没有那么快,因为许多产油商已经为防范油价下跌作好了对冲。从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最新预测数据来看,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64万桶/日,2014年为增长122万桶/日,从供应增速来看,下滑幅度较大,但整体产量增速仍会高于需求增速,这也预示库存增加趋势仍将持续。 概括来看,市场再平衡仍需要时间,尽管愈来愈多迹象显示,美国供给增长将减速,不过,短期原油市场在未释放明显止跌信号之前,油价难以实现突破性上涨,且市场再平衡不等于恢复原状,因此,目前来看,油价还在探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