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师:首席] 地缘政治系列(二)欧洲”不惜一切代价”的转向二战前...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

广播

4

听众

0

好友

Rank: 2

积分
1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0 15: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欧洲“不惜一切代价”的政策抛出后,市场解读为利好,这只是从短期经济视角分析,但如果认识了地缘战略转变的本质,并与二战前的政治经济格局对比后就会发现,短期的利好是欧洲未来更大的利空,从欧洲逐步转变的历程可以推演未来的影响
一、欧洲转变的本质是地缘战略转变而非简单财政政策转变
德国提出”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国防基建等建设引发市场震动. 从地缘政治来看,这是欧洲这次重大的战略转变,实际上是一场以地缘政治为核心的全面战略转变。
德国以及整个欧洲要彻底摆脱美国,意味着要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建立的军事和金融体系的深度绑定中完全解绑。在这个解绑过程中,一方面美国不会轻易答应;另一方面,欧洲自身要付出巨大代价。有人可能认为美国一直在主动逼迫欧洲解绑,但如果仔细理解特朗普及美国政治精英的观点,就会发现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继续控制欧洲,并非放弃欧洲,而是在军事支出、经济贸易等方面索要更多利益。同时,美国并没有放弃对欧洲的把控,所以欧洲要实现军事、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彻底独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欧洲在挣脱束缚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冲击,对长期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大。
二、二战前夕与当下欧洲的政治经济逻辑对比
我们如果仔细对比就会发现,美欧当前的政治经济逻辑与二战前世界体系如此类似, 只是过去英国是霸主、欧洲主导美国跟随,当前美国是霸主、美国主导欧洲跟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地缘政治压力在经济萎缩时愈发凸显,各种地缘矛盾更加突出和频繁。各个国家因长期积累的内部压力和外部矛盾已到临界状态,必然会出现右翼势力的强人打破所谓的不公平现状。当时,欧洲就出现了希特勒这样的战争发动者。我们逐一对比就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1. 经济衰退
历史对照:1929年大萧条期间,美国GDP下降30%,工业产值腰斩,失业率峰值达26.7%。当前美国和欧洲经济同样面临衰退压力。
相似性:债务驱动型增长模式、消费信心崩塌与失业率攀升的恶性循环。
差异点:当前美国经济结构更依赖服务业与科技产业,但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受政策不确定性冲击,而大萧条时期以工业产能过剩为主。
2. 贸易壁垒升级
历史对照: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引发全球贸易战,世界贸易额缩水66%。英国逐渐放弃了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转而采取了英帝国特惠制等贸易保护措施。法国维持较高的关税税率,一度上调至 25%。德国通过设置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
相似性:美国在特朗普带动下欧洲也将或主动或被动的陷入贸易壁垒升级的阶段当中。
3. 货币体系动摇甚至瓦解
历史对照:1931年9月21日,英国正式宣布退出金本位制。这一决定标志着自1816年确立的金本位制度彻底终结,英镑与黄金的固定兑换关系终止。美国在1933年放弃金本位后通过美元贬值刺激经济,而英国坚持金本位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向美国。
相似性:传统的信用货币体系面临同样的信任危机。当前美元美债的信用体系受到质疑,也是各国央行重新开始储备黄金的重要逻辑。
差异性:欧元区尝试构建独立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冲击传统结算体系。
4. 右翼政府逐渐抬头
历史对照:1930年代德国纳粹、意大利法西斯通过民粹主义上台。当前欧美右翼政党支持率飙升:德国选择党支持率突破20%;法国国民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胜出;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重塑共和党纲领。
相似性:经济困境催生排外情绪(如反移民政策);民粹领袖利用“体制腐败”叙事获取支持。
5. 发行债券-扩军备战
历史对照:纳粹德国通过“梅福券”融资扩军,1933-1939年军费占GDP比重从1%升至17%。当前欧洲启动8000亿欧元国防计划:德国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波兰军费占比突破4%。
相似性:债务货币化支撑军事扩张,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波动超15个基点,类似二战前“战争债券”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相似性:美国股市与实体经济脱钩(AI概念股泡沫化);家庭资产过度集中于股市(当前美国家庭股票资产占比达历史峰值)。
总的来看现在这些矛盾已越来越难以调和。每项因素要素都逐渐与二战前夕靠拢。当前局势与1930年代的核心差异在于全球化程度与核威慑的存在,但多重危机叠加可能引发更复杂的系统性风险。历史总是不断的在重复,对于欧洲来说是以下传导链条:贸易战→经济衰退→民粹上台→军事对抗。
、欧洲地缘战略转向的历程及后续影响
l 地缘变化迫使欧洲战略转向的历程
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欧洲的战略地位处于被裹挟对俄参战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战略选择并不符合自身战略利益。一方面,欧洲要承受与俄罗斯断交后,高通胀带来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对乌克兰支持所带来的财政负担,这两者对欧洲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法国大选、欧洲大选还是欧洲议会大选,都出现了向右转的情况。其本质是欧洲希望为自身利益争取最大实惠,而非跟随美国的利益进行战略选择,这将引发欧洲后续更大的改变。
l乌冲突尾结束反而导致欧洲更加右翼
特朗普上台后明确要求进行俄乌和谈,甚至强迫乌克兰接受其和谈决议,同时也迫使俄罗斯接受该协议。在此过程中,如前文所述,欧洲与美国出现了巨大的战略偏差
对外,美国裹挟欧洲,在军事、经济和金融等方面都已驾轻就熟,所有战略技巧和手段都非常成熟。在当前体制下,欧洲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最终只能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对内,欧洲的民意再次被无视。打击俄罗斯没有一点符合欧洲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底层民众的利益。高通胀、难民问题以及累积的巨额债务,已让欧洲甚至像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核心国家的民众越来越不堪重负,尽早结束俄乌冲突才是主流民意,而此时左派政府仍在奋力坚持,要站在道义立场上战斗到底。
最后我们看到,法德大选以及欧洲议会大选之后,右倾倾向更加强烈,这将导致左派政府最终被彻底推翻,从而形成右派完全主导的格局。
l 欧洲摆脱美国过程反而导致更加利空欧洲资产
美国强迫俄乌进行战略谈判,实际上埋下了巨大的战略隐患。在强迫下达成的和平只能获得短时期的和平,既无法保证乌克兰的战略安全,也不能长期满足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最终,这种变化就如同英法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后,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德国的扩张野心。后续战争的扩大其实是必然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分享到新浪微博
求知!求职!求交往!我的期货世界,我的期货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每日签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期货帮    

GMT+8, 2025-7-18 20:19 , Processed in 0.6396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期货帮!

© 2001-2015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期货日报新媒体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3号 豫ICP备13022189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