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日人民币骤贬原因及未来展望 2022年4月22日 事件: 4月20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大跌375BP,突破6.4153关口,4月21日继续快速贬值,当日继续大跌347BP,4月22日,截止17:30报6.4911,再度较前日下跌411BP。人民币连续三日快速贬值引发市场恐慌和热议。 点评: 实际上,今年以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在持续走弱,引发人民币贬值的因素就在不断积累。 3月上海疫情恶化,“动态清零”令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深化,近期国内货币宽松不及预期,同时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短期和中期因素共振,或是人民币汇率骤贬的导火索。 细数人民币贬值原因如下: 1、中美货币政策反向。美联储加息速度再度加快,5、6两月分别加息50BP预期再度增强。 2、美元指数走强。4月12日以来,美元指数已站上100关口,过往存在“美元强,人民币弱”的稳定关系。 3、中美10年期利率不断收敛至倒挂。4月11日以来,中美10年国债利差首次出现倒挂,自4月14日以来倒挂持续。 4、国际资本外流加速,2月、3月,外资净减持人民币债券803亿元、1125亿元,3月、4月至今陆股通分别净流出451亿元、65亿元,股债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均加剧。 5、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3月底,上海封城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加大,随着企业大面积停产,供应链断裂,市场悲观情绪不断加深,叠加近期降准及降息操作不达预期,市场对未来政策刺激持质疑,再度加大对未来的看衰,如若疫情5月不出现好转,或者复产复工不及预期,二季度经济大概率二次见底。 后续人民币走势? 短期,国内疫情仍不明朗,企业、居民及市场情绪仍较为悲观,叠加美联储收紧政策加快,中美10Y倒挂,资本外流等因素,短期不会扭转,人民币仍将继续承压。
中期,人民币贬值的趋势或大概率就此启动,不过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疫情进展,国内对疫情管控的态度后续是否有调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