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三大关键词贯穿一、停电 2021年1-10月初,疫情后第二产业用电量提升,带动电力消费增长,尤其高出口分项行业,煤炭紧缺,自备电、网点产能受到影响,大范围停产。 欧美经济复苏带动全球铝需求恢复,而东南亚疫情肆虐和全球供应链问题使得中国出口商品份额上升,这些出口高景气行业大多属于能源密集型,井喷式增长带来电力不足的困境,全国各地陆续发生电力资源紧张情况。 电解铝本身属于高耗能行业,在经历2010-2017年产能转移后,目前依旧是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第一、第二大省山东和新疆均是完全采用火电冶炼,第三大省内蒙也是采用火电为主,三者受影响相对更大。 二、能耗双控8月,发改委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受此影响,全国开启第二批大规模减产。能耗双控政策制约,”两高项目“管控趋严,在产产能开工率低位维持。根据各地区政策差异,整体新投产亦远不及预期。 三、云南云南多“灾”多“难”,前两个因素在该地区影响的同时,电量已然不足,云南将更多资源给予了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地区绿色产业标签,电解铝这类传统产业在资源分配中更加被动。 2021年年初市场预计云南是全年供应的主要增量,而现实是云南成为全年供应最大的减量。 四、小结截止2021年,抛储和进口货源补充对缺口补充有限,全国电解铝减产产能达375万吨,占比接近10%,主要集中于云南、广西、新疆、内蒙四省,最高峰8月,减产曾至457万吨。 回顾2021年四季度月度观点更新中,我们对于铝价判断正确胜率极高。 2022:站在“供应→需求”的拐点铝产业链由上游开采、中游冶炼、下游加工、终端消费四部分构成。 一、宏观:高层态度明朗,稳增长路径可期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敌啊“稳”字当头,增加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会议中,明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指标”政策角度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 市场预期2022年一季度或是政策的密集法发力期,或能看到财政(保证强度、加快进度)、货币(灵活适度)、行业(基建、光伏、保障性住房、因城施策、)三重政策“统一思想”后的协调配合,共同护航“稳”增长目标落地,而这将极大稳定有色广谱品种的需求预期。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高景气,有望站在基建投资回暖的起点。在地产增速下行叠加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逆周期调节角色已然清晰。目前,已经看到资金使用、项目推出等前瞻性指标的加速,预计2022年基建增速或将反弹至6%。目前,相关政策支持,现金回流已经加速,这将有利于后续项目推进速度。对2022年上半年转向乐观的过程中。情绪的钟摆效用回增加价格上涨的高度。因此,整体判断,2022年一季度铝下游需求不易过度悲观。 二、上游: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铝产业链上游开采主要分为铝土矿开采运输并制成氧化铝、电力、辅料等,其中铝土矿经过化学处理,制备成氧化铝(AL2O3)。预计2022年,电解铝生产成本抬升相对确定,且不可逆,将影响价格中枢和成本支撑上移。 中国的储量仅占全球的3%,与氧化铝和电解铝冶炼产能极其不匹配,进口依赖度较高,中国铝土矿虽然依赖进口,但全球整体资源宽松,且中国拥有较大量主要资源国矿权。因此,2022年氧化铝将继续维持过剩。 电力占电解铝成本40%,传统电源在铝产业链环节中主要是兜底及调峰,在电力转型过渡期的保供支撑作用不可或缺。从2021年四季度后各地激进的“运动式”减排进行纠正,避免双碳长崎目标短期化,新旧能源协同发展,高耗能的属性使其对绿电需求将继续提升,如西南水电、西北风光一体化项目。 中西南部依托水利优势电解铝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低,新疆地区依托能源优势电解铝成本较低。 根据测算,电价每上涨0.1元,单吨电解铝成本增加1370元。目前中国电解铝75.9%依赖火电,这部分产能受到成本冲击最大。 因此,随着煤价波动降低,对铝价的波动干扰将减弱,但电价徐晓优惠,并上浮是确定性,综合影响,电价成本抬升、波动下降。 预配阳极是辅料的主要构成,且也属于高耗能行业,受环保、电力影响较大。预计2022年,电解铝生产成本抬升相对确定,且不可逆,将影响价格中枢和成本支撑上移。 三、中游:能耗双控有“黑天鹅”变为“灰犀牛”预计能耗双控有“黑天鹅”变为“灰犀牛”,供给端难以短期大辅恢复,2022年的恢复程度总体可控。 受限于前几年资本开支的放缓,叠加铝冶炼仍处于高耗能行业,国内铝锭供应大概率仍维持较为紧绷的状态。 四、下游:开工高位,外需持续走强虽然能耗双控致使国内电解铝供应紧张,但铝加工本身不属于高耗能,单位能耗仅为268kg标煤/吨(电解铝1661kg标煤/吨)。铝板带箔产能运行平稳,开工率持续维持历史高位,铝板带箔加工费12月上涨,全年产量远高于历史同期。预计2022年1月需求进入消费淡季,新订单减少,下游观望情绪较浓。加工材出口利润维稳,铝材出口持续维持历史高位。预计2022年将内需季节性下行,外需持续走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