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日,发改委增发40万吨棉花滑准税进口配额(仅限加工贸易),理论上利多美棉、利空郑棉,有利于内外棉价差的缩小。三月份是交易面积和天气的时间窗口,由于俄乌战争导致谷物价格大涨,粮棉比回升导致棉花争地优势消失,给上游扩种带来不确定性,形成预期偏差。国内下游保持弱势,疫情规模化反弹可能令国内消费雪上加霜,带来预期偏差;国外下游开机下降,高价抑制需求的弊端显现,USDA看多消费的预期面临极大的下修风险。综合来看,国内市场,增发进口配额和疫情规模化反弹均使利空加强,郑棉后市仍承压;国际市场,俄乌战争令上游扩种利空减弱,增发进口配额令中游利多加强,开机下降显示消费下行拐点初现,美棉多空掺杂震荡;内外棉价差的缩小比较确定。 一、国内:增发配额和疫情反弹形成预期偏差 3月11日,发改委宣布近期将发放2022年第一批1%关税配额外滑准税配额,数量为40万吨,全部为非国营贸易方式,仅限用于加贸方式进口。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政策意图:1.目前内外棉价差约为1900元/吨,本就疲弱的消费无法承受过高的内外价差,增发进口配额理论上利多美棉、利空郑棉,有利于内外棉价差的缩小,缓解国内纺织行业的困境。2.仅限加工贸易,是指进口棉只能在保税区来料加工,不会直接进入国内市场流通,避免了对新疆棉销售的直接竞争,不至于引发现货销售踩踏。就单纯的政策影响来看,对美棉是直接的利多,隔夜美棉大涨体现政策利多;对郑棉是柔和的利空,郑棉价格表现不温不火;内外价差缩小。 近期国内多地疫情出现规模化反弹,深圳、上海等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防疫政策收紧,这在消费端形成预期偏差,本就疲弱的消费可能雪上加霜。3月11日,C32S棉纱价格指数为28970元/吨,较上周跌50元/吨。国内C32S纱即期理论生产利润目前约-1352元/吨,亏损比上周扩大56元/吨。据TTEB,3月11日,棉纱厂开机为57.8%,环比下降0.2%;棉布厂开机为55.6%,环比持平;纺企棉花原料库存为28.4天,环比-1.1天;织厂棉纱原料库存8.6天,环比-0.1天;纺企棉纱成品库存为30.5天,环比+0.3天;织厂全棉坯布成品库存31.1天,环比+0.2天。国内下游纺纱利润维持亏损,成品库存维持高位,订单和补库不及预期,疫情规模性反弹后,本就疲弱的金三银四预期估计彻底化为泡影。这会对轧花厂挺价心态造成不良影响,加之银行收紧回款政策,3月-4月谨防出现现货端踩踏,如果发生郑棉会由震荡下跌转为趋势性下跌。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截至3月3日,全国新花销售进度仅为39.3%,同比下降34.7%。 二、国际市场:两多一空 首先,中国增发滑准税进口配额对国际市场是直接利多,这个利多偏差不再赘述。其次,俄乌战争导致谷物价格大涨,粮棉比持续走高给新作扩种带来不确定性。3月10日玉米棉花比价为6.45,已经来到历史同期正常水平,前期棉花具备的比价优势消失。目前扩种利空预期减弱。具体情况还要跟踪实际种植情况,关注3月31日USDA种植面积报告。 据3月10日USDA月报,下调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估6.6万吨至2609.5万吨,上调消费预估2.4万吨至2711.5万吨,下调期末库存预估37.7万吨至1797.8万吨。这次报告通过上调印度历史消费数据,导致印度期末库存被动下调,本年度全球去库存趋势得到加,利多符合市场预期,对棉花价格影响不大。但是,USDA对全球消费的乐观预期引发巨大争议,国内消费是确定性的差,国外消费之前是好的,但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印度、越南等过棉纺开机持续下降,多方了解是高棉价抑制需求的恶果显现。据TTEB,3月11日,印度棉纺开机率为81%,连续两周下降;越南为74%,开机一直在低位徘徊,从上涨开始下降;巴基斯坦开机为77%,连续缓慢下降趋势。国内外下游消费共振下降,符合GDP增速和棉花消费同向变动的长期趋势,USDA过于乐观的消费预期存在大幅下修压力。 综合来看,国内市场,增发进口配额和疫情规模化反弹均使利空加强,郑棉后市仍承压,仍可背靠22500元/吨的套保压力位做空。国际市场,俄乌战争令上游扩种利空减弱,增发进口配额令中游利多加强,开机下降显示消费下行拐点初现,美棉多空掺杂震荡,暂时观望。内外棉价差的缩小比较确定,笔者维持内外棉现货价差回到800元/吨以内的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