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由武汉开始向全国范围爆发,整体市场避险情绪渐显,黑色产业链品种整体有所走弱。在疫情持续发酵的背景下,疫情对于钢市供需格局带来了哪些改变,钢市的供需基本面在此事件的推动下该如何重新评估,将成为2月份钢市价格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截至2月5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018例,累计治愈出院1153例,累计死亡病例563例,现有疑似病例24702例。
供给端整体略有收缩,但程度有限 供给端在1月份整体表现略有收缩,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一是空气,1月份空气质量明显走差,河北多地不断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二是春节假期因素,唐山地区调坯型钢厂陆续停产,产量受影响出现下滑;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1月下旬疫情突发首先刺激的是心理悲观预期,但随着疫情范围及严重程度的扩大,尤其对于物流运输的影响不断扩大,影响钢厂的原材料供应,进而对钢铁生产企业的排产产生一定影响。Mysteel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螺纹钢产量周环比减少18.78万吨至281.59万吨,产量降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疫情对于供给端影响主要以通过影响物流运输影响钢厂的原材料供应进而制约钢厂生产的方式为主,但由于目前钢厂仍存一定利润,且高炉重启成本较高,因此,供给端收缩程度预计有限。 需求恢复将继续推迟 1月份下旬是春节假期,受此影响本身1月份终端需求就会表现疲弱,叠加上“新冠肺炎”的影响,1月份整体需求更是保持极度低迷之势。按2月2日Mysteel数据,螺纹钢周表观消费量连续第七周下降,周环比大幅减少220.9万吨至-45.22万吨,去年春节后第一周表观消费量为-58.75 万吨,2月6日周表观消费量回升至124.3万吨,但回升幅度明显逊于往年,商品房成交及土地成交面积也提早达到了最低水平。 展望2月份,春节假期基本已过,但疫情仍在继续运行发酵,而其对于黑色商品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需求延迟方面。若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则人员流动性将陆续增加,企业工作人员陆续到岗,进而工地逐步复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来看需求重启必将延迟,回归速度也将表现缓慢。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下达通知,企业复工复业时间不得早于2月9日,湖北省各类企业复工不早于2月13日,太原等地更是要求新建在建项目不得在3月1日24时前复工,且近日多地再次发布关于复工继续延期的消息,终端需求重启推迟的确定性不断增加。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日透露,近日,河北印发《关于严防严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强化建筑工地开复工、建筑与房地产企业复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所有建筑工地开复工时间不得早于2020年2月9日24时。 从2月2日起,杭州全市域建筑施工领域节后复工疫情防控从严落实《关于加强杭州市建筑施工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杭建工发〔2020〕33号)《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加强建筑工地人员管理的紧急通知》(杭建工发〔2020〕35号)要求。 虽然为缓解疫情带来的市场恐慌情绪,国家政策方面央行通过逆回购进行了一定调控,但与疫情带来的相对确定性的需求复苏延期相比,该利好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累库压力仍将继续积攒 在供需双弱格局下,钢材库存超速积累。2月6日Mysteel数据显示,螺纹钢社会库存连续第十周回升,周环比增9.75%,春节期间增幅约30%,钢厂库存连续第八周回升,周环比增加18.94%,春节期间增幅约63%,绝对水平已超去年同期。新型肺炎疫情使得物流运输受限、需求重启时间延后,对于需求端冲击相对更大,致使库存积累程度可能会超预期,短期在市场避险情绪以及需求延期的预期下下行风险较大。 当前影响最大的事件无疑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之前,需求端启动仍不可期,库存压力也仍将继续积攒。按往年螺纹钢社会库存将在春节后3周左右到达拐点,按今年需求复苏推迟的预期以及前期累库速度来看,今年螺纹钢累库时间将延长,且连续增库存周期的期末库存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综合来看,当前乃至整个2月份对黑色商品走势影响最大的外部事件仍将是“新冠肺炎”疫情,其对供需双方均会有影响。供给方面,其会通过影响物流运输影响钢厂的原材料供应进而制约钢厂生产的方式,但由于目前钢厂仍存一定利润,且高炉重启成本较高,因此,供给端收缩程度预计有限。更主要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需求延迟方面,若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则人员流动性将陆续增加,企业工作人员陆续到岗,进而工地逐步复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来看需求重启必将延迟,回归速度也将表现缓慢,在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之前,需求端启动仍不可期,库存压力也仍将随之继续积攒。在此背景下2月份钢价走势仍然难言乐观,期价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尤其是近月合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