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至今,焦煤期价呈现出围绕790元/吨宽幅震荡走势,相较于螺纹钢,铁矿石等黑色产业链品种表现较为强势。主要原因在于煤焦基本面有转好的趋势:下游库存低位,港口库存下降,政府限产政策托市下产量下降使供应压力缓解,现货企业煤焦企业上涨诉求强烈,近期甚至出现部分地区小幅探涨,焦煤出现少许喘息机会。但在下游钢材的消费主力领域--房产依然处于下滑态势,下半年基建及出口仍不能抵消房地产的下滑影响,供应格局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下,特别是焦煤在整个链条上议价能力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短期焦煤在螺纹钢、铁矿石大幅下跌下补跌压力较大。
限产政策面托市 焦煤迎来片刻喘息
8月1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要求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政策“托市”意愿非常明显。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纷纷响应号召,实施“限产稳价”措施,中煤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煤能源发布公告称,决定将2014年原煤计划产量较原计划调减10%,调整后的2014年度原煤计划产量将同比减少约5%。限产的不只有中煤一家,此最大巨头神华集团也确定了今年限产5000万吨,减销6000万吨的煤炭生产调减方案。据估计,此次限产,将会使今年全国下半年的煤炭产量规模缩减1.5亿吨至2.5亿吨,相当于国内主要14家煤炭生产企业产能的10%左右。与此同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务院国资委决定从8月中旬至9月中旬派出11个组,采取异地交叉检查的方式,联合开展一次中央企业煤矿安全生产检查,也被解读为政策推进的又一动作。政策面主动促使煤企限产,再加上煤企自身的限产挺价,对于处于历史低位的焦煤煤价获得一定的利好,焦煤迎来片刻喘息机会。
库存缓慢消化 还有下跌空间
经历了半年多“高库存”缓慢消化,炼焦煤“去库存”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集中在港口和下游消费企业。港口炼焦煤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四大港口库存488.3万吨,较年初的800万吨价格大幅降低超过38%,上游产量降低与下游的采购共同促使了四大港口焦煤库存走低。继7月4日以来持续下行,国内焦煤价格的下跌,直接导致外贸焦煤成交清淡,近期港口库存的减少对焦煤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焦煤经历半年的去库存后,当前煤矿库存大幅下降,部分企业维持低库存经营,因焦煤价格持续下降,企业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从国内大中型钢厂炼焦煤可以天数来看,目前平均维持在19天左右,较年初的可用天数22余天有所减少,可用库存天数持续下降。焦煤持续的低价已经使得部分煤矿产能退出市场,山西多地中小煤矿和洗煤厂多处于关停状态,煤炭企业亏损蔓延。
从国内焦煤平均价来看绝对价格处于低位区域,即使8月初山西焦煤挂牌价下调50-80元/吨,然而市场并未跟跌,现货市场坚挺,近期甚至出现部分地区小幅探涨,但受制于螺纹钢价格下跌影响,炼焦煤涨价潮戛然而止。同时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移,炼焦煤价格仍弱势盘整,进出口情况虽不及往年,但外媒仍源源进入国内市场,冲击国内价格,焦煤后期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的空间。
产业链议价能力弱 炼焦煤补跌压力大
从历史数据分析,炼焦煤、焦炭价格的波动与钢材价格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在2003-2006年间的周期中,焦炭价格与钢材价格几乎是同涨同落,但由于煤价部分受国家管制,炼焦煤、焦炭价格的波动幅度小于钢材。而在2006年初以来至2008年8月,炼焦煤、焦炭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下游需求增长迅速推动。从2008年至今,炼焦煤、焦炭的产业链地位每况愈下,现在议价能力偏弱,而炼焦煤议价能力最为弱小。在整个产业链产能过剩下,钢铁需求能为最重要的一环。
从钢铁需求看,据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 8月下旬粗钢产量有所回落。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也使得未来螺纹钢需求预期减弱。钢铁目前采购炼焦煤也是随产随买,这也是大中型钢厂炼焦煤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此形势下,炼焦煤需求压力有所增大。
近期,铁矿石出现了大幅度的价格下跌,带动螺纹钢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虽然炼焦煤暂时没有跟随下跌,但在产业链议价能力偏弱的格局下,炼焦煤价格补跌压力偏大。
综上所述,在宏观面转暖及煤炭救市政策频出的刺激下,焦煤价格或将短暂坚挺,但在焦化行业本身存在的产能过剩、需求低迷、成本支撑力度弱化局面未有明显改观情况下,加之其本身在整个煤焦钢产业链中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近期铁矿石、螺纹钢出现大幅下跌,炼焦煤或有补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