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中信期货 2015/16年度,国内棉花市场经历了“V”形走势,市场情绪由极度悲观向乐观转变。 我们认为,从周期角度分析,2016年3、4月份棉花价格成功筑底,新的棉花周期开始启动。2016/17年度棉花价格重心将逐步上移,但在市场情绪和预期转变的情况下,棉花市场出现单边走势的概率降低,震荡将是主旋律。 一、新周期处于启动阶段 宏观经济前景不明 从周期角度分析,商品价格有上涨就有下跌,完整的上涨和下跌形成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运行时间受宏观经济、商品供需、政策调控、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2000年以来,从棉花市场各周期的形成、发展和衰落情况看,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涨跌周期。 第一周期,2001年11月 -2004年11月。基本情况介绍: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经济下滑叠加美国9.11事件影响,加速棉花价格筑底过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棉花减产、经济过热推升棉价,引起2004年棉花高产和价格回落。 第二周期,2004年11月-2008年11月。基本情况介绍:200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至欧美等国家地区取消配额限制,但贸易争端不断。2005年棉花减产,2007年经济过热推升棉价,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加速棉价筑底。 第三个周期,2008年11月-2016年3月。这一周期的情况相对特殊,可以认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历史性行情:1、2009、2010连续两年减产,2、国储库基本见底,3、郑商所修改2010年度仓单的注册规则、小包棉改为大包棉,4、经济过热,多因素推升棉价。2011-2013年度,中国连续三年不限量临时收储,额外增加了市场需求,延缓了全球棉价的下跌步伐,周期运行的时间拉长。2014年度中国退出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改革,棉价回归市场。 我们认为,当前正处于新周期的起步阶段,棉价底部在2016年3、4月份已经确立。对于后期的棉花价格走势,如果棉价冲高,则需要宏观经济、供需面等多因素配合。宏观经济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期,相对过剩的产能需要消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成熟。棉花供需方面,国储库棉花库存量依然巨大,中国政府具有强有力的调控能力,2016/17年度棉价大幅上涨缺乏基础。 二、国际市场库存压力缓解 价格重心上移 从2015/16年度开始,中国储备棉库存减少引领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降低,全球棉花市场供应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长周期看涨棉花价格。数据方面,对比看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和棉花价格指数,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上行趋势。 USDA最新供需预测报告显示,中国范围外棉花总产量1778.7万吨,总需求1666.2万吨,盈余112.5万吨,能够满足中国的棉花进口需求。数据显示,2016/17年度中国范围外棉花供求总体平衡,棉价大涨缺乏基础。 三、国内市场预期改变 棉花难现单边走势 2016/17年度国内整体供需情况与2015/16年度类似,“国内棉花产量+进口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储备棉弥补缺口。 2016/17年度,在不考虑储备棉库存的情况下,国内棉花市场依然存在缺口,储备棉作为边际变量,对国内棉价走势依然起到主导作用,国内棉价走势依然围绕储备棉投放的预期及实际执行情况运行。不同于2015/16年度,市场预期会产生变化,从而棉花价格走势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动。 从我们调研情况看,2016/17年度的市场预期较2015/16年度出现明显变化,市场的悲观情绪消散,轧花企业前期甩货的冲动降低,减缓了前期棉价下跌的压力,从而减弱了后期棉价上行的动力。 棉花供应方:2015/16年度棉花价格先跌后涨,不少提前甩货的轧花厂赔钱或挣钱不多,2016/17年度出现恐慌性抛售的可能性降低。一些实地调研的轧花厂表示,有预留少量优质棉花留待抛储期间销售的打算,从而减缓了上半年度棉价下跌的压力。 棉花需求方:2015/16年度出现疆内纺织企业无棉可用的怪现象,有纺织企业从疆外调运棉花入疆生产。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2016/17年度疆内纺织企业提前锁定新年度棉花用量的情况将增加,从而减缓后期可能的棉价大幅上涨。 总体看,中国储备棉对市场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2016/17年度棉花价格重心将逐步上移,震荡将是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