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产区调研——寒冬仍将持续(中证报20150629) 新年伊始,动力煤便转入单边下行的通道,秦皇岛港山西5500大卡动力末煤由520元/吨,跌至400元/吨,跌幅达23.08%,触及近年来新低,环渤海港口和重点电厂电煤库存也处于相对低位,带着动力煤是否存在反弹动能的疑问,6月11日--6月19日,我们联合多家机构发起了一次对“三西”地区动力煤产地的深入调研。调研行程为榆林——大柳塔——鄂尔多斯——平朔——大同,调研样板企业为“三西”地区有代表性的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能掌握“三西”地区煤矿开工率、生产成本、现阶段利润、新增产能和限产政策对煤矿经营的影响,同时搜集自国家清费立税以来,“三西”煤企“减负”的实际效果,以及后期可能“减负”的空间,并探寻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西”地区煤企成本哪家低? 从调研的样板企业了解到,蒙西地区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最低,主要在110-150元/吨之间;陕北地区煤企次之,主要在120-160元/吨之间;晋北地区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最高,主要在140—200元/吨之间。从煤矿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分析,总体来讲陕北及蒙西地区要略好于晋北地区煤矿,因此成本也会略低些。从建井时间角度分析,一般2010年以前新建投产的且产量规模较大的矿井成本较低,神东矿区、平朔矿区矿井生产成本优势明显。近两年投产的新建矿井及即将投产的矿井,由于购置煤炭资源时投入过大,均摊到吨煤成本后,采矿完全成本有一定的拉升,但直接生产成本仍相对较低。从经营模式角度分析,内蒙地区与陕北、晋北相比,民营企业众多,其一线生产队伍以外包为主,因此人员工资及福利方面成本较低,同时民营企业基建投资效率相对较高,材料成本方面控制相对严格,因此内蒙地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从社会负担角度来讲,大同矿区老矿井较多,矿井工人众多,社会负担较重,成本较高,拉高了晋北地区煤矿生产的平均成本。 “三西”地区煤企利润哪家高? 从调研的样板企业了解到,陕北地区煤企利润相对较好,现存企业开工率较高,预计今年产量小幅增加;晋北煤企次之,预计今年产量持稳;蒙西煤企利润较差,目前鄂尔多斯东胜区煤矿复工率约为50%,达拉特旗煤矿复工率不及30%,预计今年蒙西产量将有所下滑。 蒙西煤炭产能虽大,但其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使其在“三西”煤企竞争中,产量优势无法体现,当煤炭处于买方市场时,其劣势随着价格下滑不断凸显。与陕北相比,蒙西煤炭发热量以4200--5200大卡左右为主,陕北以5200--5800大卡左右的为主。目前蒙西5500大卡电煤坑口含税价160元/吨左右,陕北6000大卡电煤坑口含税价仅160元/吨左右,蒙西与陕北相比煤质和价格均处于劣势;与晋北相比,鄂尔多斯距中转港口较远且铁路运输专线尚未健全,运输成本较高,目前从鄂尔多斯发至秦皇岛港铁运价格一般在190-220元/吨左右,而晋北地区铁路运价仅为120-150元/吨左右。同时,陕北、晋北地区央企及大型国企居多,多数煤矿铁路线直达矿井洗选厂,原煤洗选后可直接装运至火车,与蒙西大多数民营煤矿相比,省去了短倒运输及站台装运等环节,节约费用约35-45元/吨。因此在煤价下行过程中,鄂尔多斯首当其冲,损失最为严重。晋北与陕北相比,平朔地区煤质含硫量较高,其中硫分大于1.8%的高硫商品煤将占总量的45%。如今市场对高硫煤处罚力度苛刻,S超过0.6以上,每超0.1个百分点扣4元,受此影响,平朔地区煤矿利润大幅缩减。晋北大同地区也由于老矿井高成本的拖累,整体利润有所缩水。 “清费立税”效果几何? 从多家企业反馈的情况了解到,陕北、蒙西及晋北地区“清费立税”效果均不明显。以山西大同市为例,目前该地区征收的税费有资源税、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建税、印花税、土地使用费、房产税、水资源费、残疾人就业保证金等,清理的费用有可持续发展基金、转业基金和矿产资源补偿税等等,资源税也由3.2元/吨的从量计征改为8%的从价计征。从煤企反映情况计算分析,“清费立税”效果并不显著,“三西”地区相似,低热值煤矿税收约减少3-5元钱左右,中高热值的煤矿基本与去年持平,个别地区煤矿也有负担略加重的情况。 两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1、 原煤生产比重中,4300大卡以下低热值煤占比将出现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为采煤成本基本相同的前提下,热值不同,价格差距较大,当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时,低热值煤受冲击严重,将受限于区内销售,长距离运输中高热值煤炭相对更经济。同时,有消息称,国家2015年底将重点国有电厂发电标准耗煤率降至300g/(kw•h),对电厂而言,充分利用中高热值煤是有效的达标手段。 2、 原煤生产比重中,高硫煤的占比将出现缓慢减少的趋势。随着国家对环保态度越来越重视,其对硫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苛刻,处罚力度也越来越严格,这会影响高硫煤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虽然我国目前仍以中高硫煤产量为主,但从环保及国家控制煤炭产能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短期内高硫煤生产占比缓慢走低也将是一个趋势。 调研总结 动力煤市场已处于去库存末期,行业处于弱平衡阶段,产能收缩不及供给下降,且产量反弹能力较强,煤价下行空间依然存在,煤企寒冬仍将持续。 我们认为,社会库存的高低,取决于需求的力度,即当下游需求较高时,社会各环节库存皆处于相对高位;当下游需求相对较低时,社会各环节库存也将逐步达到相应的低位。目前下游需求疲软,坑口库存、中转库存、下游用户库存皆处于低位,已达到弱平衡状态,且“库存三低”状态将会长延续较长时间。 以目前状态下,“三西”产能仍过剩,反弹能力较强。以受冲击最大的鄂尔多斯为例,目前该市伊金霍洛旗正常生产运转的煤矿占比30%,处于半生产半停产或以销定产的煤矿占比30%,其中部分企业能够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将产能释放,同时也存在新建大型矿井即将投产的冲击。 以目前市场情况,“三西”煤企是否愿意开工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水煤四大家为例,神华、伊泰已暂停部分亏损严重的矿井,目前开采的煤矿以盈利煤矿和微利煤矿为主,因此其生产动力犹在。对于中煤而言,为了保持集团不严重亏损,其核心矿区产量需要与去年持平,因此核心矿区大幅减产可能性不大。由于同煤2014年底有部分技改矿井通过验收成为生产矿井,年初原煤计划产量为2亿吨,增产3000万,考虑到今年受市场冲击较大,其增产虽不及预期,但同比去年微增可能性较大。 调研“三西”地区煤企普遍存在两个问题:1、迫于银行贷款的压力,很多煤企即使亏损也需要继续生产,部分新建矿井即使亏损也要投产。2、以目前价格,从完全成本角度分析,多数企业均亏损,但从直接成本或者是现金流成本角度来看,开采仍是有利润的,这部分利润可以填补集团其他方面的部分支出或还银行贷款,因此只要下游有需求,其仍愿意开采。 因此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再叠加风、核装机迅速增长、水电出力稳步增加及特高压进程加快等多重利空的冲击,结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动力煤期货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煤企寒冬仍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