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报 棉纱 ◎纺织服装为需求弹性较低的产品,其需求增速多跟随经济运行情况。2014/15年尽管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但其宣称将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实施配额管理,而欧盟、日本等中国其他纺织服装出口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增速将维持低位,加上国内销售不振,棉质衣物销售量持续下滑,预计棉纺织行业增速将在5-8%的低位持续运行。此外,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库存持续走高,厂家去库存速度较慢,这极大的抑制了终端厂家对坯布及棉纱的需求。 ◎国内坯布行业薄利运行,坯布厂家在2014年经过7个多月的降负出货之后,库存规模仍持续在30天以上运行,去库存速度极为缓慢。而化纤布因其良好的价格优势、舒适度、花色多样为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厂家所偏好。棉质坯布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其在采购原料时多刚需采购,满足正常生产为主,少有主动增加棉纱备货的行为。但由于坯布成交量在每年的4-6月份以及9-12月份都好于年均水平,因此棉纱需求将在3月份和8月份之后都将好转,棉纱季节性需求对纱线价格影响不容忽视。此外,我们预计2014/15年度棉质坯布对纯棉纱的需求预计在610-620万吨。 ◎目前国内纱线受到化纤纱、进口纱两方面的夹击。化纤纱与棉质纱线的价差持续维持高位,且在物理性质及功能方面表现较好,这导致了化纤纱在部分坯布原料上的替代性较强。而国产纱线与进口纱港口提货价的价差基本在1000元/吨以上,且品质逐步提高,因此进口棉纱也将继续冲击国内纱线厂家。虽然国内棉价差逐步收窄有助于提高国产纱的竞争力,但国外纱线进口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预计2014/15年度,中国仍将进口150万吨的棉纱。而国内纱线产量预计将小幅走高至540万吨,棉纱供应充足。 ◎中国政府结束了收储政策,并限制进口配额的发放,鼓励国产棉花的消费。而据我们估算,2014/15年度国内棉花供应在750万吨,而棉花需求预期在890万吨水平,棉花供应略显紧张。在新棉上市初期,棉花的供应充足,棉价持续下跌,但随着棉花消耗,至2015年3月之后,棉花供应偏紧的局面将逐步显现。若中储棉不进行抛储的动作,供应缺口将导致棉花价格将不断回升,进而带动棉纱价格的走高。 关键词: 去库存 增速放缓 作者:路书香 一、2014年棉纱运行情况回顾 图1: 纯棉纱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 | 数据来源: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2014年棉纱处于毫无悬念的单边下跌趋势。相较而言,高支纱跌幅小于中低支纱。自2013年12月16日起至2014年12月16日,中国纱线价格指数中,OEC10S跌幅在23.02%,32S跌幅在15.06%,JC40s跌幅在14.96%,JC60s跌幅在8.02%,而JC80S100%长绒跌幅仅在5.26%。高品质长绒棉纱价格表现尤为抗跌。 相较于棉纱的下跌,同期国内原料现货指数3128B级棉花下跌30.04%,郑棉指标下跌30.67%,而ICE下跌27.12%。原料下跌幅度显著大于棉纱。 对替代品而言,尽管涤短同期跌幅在21.58%,纯涤纱32S一年跌幅仅在12.37%;而粘胶短线跌幅在6.35%,人棉纱跌幅在9.28%,人棉纱相较于纯涤纱表现抗跌。 T65/C35的32s涤棉纱跌幅在12.37%,涉棉类的纱线价格跌幅较化纤纱跌幅偏大。 2014年棉价的下跌令一直处于弱势的国内棉纺织企业略有好转。特别是新棉上市之后,国内现货棉价快速下行至13600元/吨附近,棉纱与棉花的价差放大,使用新棉的企业利润明显回升。 图表2 C32S棉纱与3128B级棉花价差比较 单位:元/吨 | 图表3 纯棉纱、纯涤纱及人棉纱比价 单位: 左轴:元/吨,右轴:1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二、纱线原料分析 1、棉花产量及进口预期走弱 图表4 棉花产量分析 单位:万吨 | 图表5 中国进口棉花数量 单位:万吨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尽管国家连续两年不限量收储以稳定棉花产量,但我国棉花产量自11/12年度起还是持续减少减少。偏低的棉粮比价令中国特别是内陆地区棉花产量下降速度偏大。万达期货中国年度供需平衡表预测, 2014/15年度由于新疆地区恶劣天气的影响,新疆地区棉花产量或降至380万吨或偏内水平,而内地的棉花产量或不足220万吨,中国棉花产量将降至600万吨以内。而2015/16年度,中国棉花产量或进一步降低至550-560万吨。 具体就下年度而言,由于中国在2014/15年度结束收储政策,政府鼓励内地企业使用国产棉花,并减少配额的发放,预计中国进口棉配额除了89.4万吨加入WTO每年必须发放的配额外,还有12月份发改委最新公布的与新疆棉将搭配一定比例的进口配额,进口量较此前预期增加,预估进口140-150万吨。 综上分析,2014/15年度棉花的供应量预计在750万吨左右。 2、化纤的产量逐年增加,对棉花替代加强 图6:中国化纤产量 单位:左轴:万吨 ,右轴:% | | 数据来源:统计局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除2008年金融危机以外, 中国化纤产量2000年连续10年基本上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2013年国内化纤产量在4100万吨,2014.01-2014.10月,国内化纤产量为3609.15万吨,同比增长5.96%。但就棉纺原料而言,化纤中短纤产量没有那么庞大,我们预计2014/15年度,化纤总体供应量在1400万吨水平,详细如下图。 3、纤维需求情况分析 在分析棉花与下游的供需情况时,由于下游可以进行转纺、混纺等操作,因此棉花与纱线环节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产业链,无法简单的通过供应量或产能(化纤纱)对比供求关系,因此我们通过整个棉纺织原料与纱线的规模做对比来分析。我们预计2014/15年度 国内纤维产量供需如下 涤纶短纤 国内产量在 1000万吨 进口13万吨 出口70 万吨
|
粘胶短纤 国内产量在 350万吨 进口10万吨 出口25 万吨
|
棉 花 国内产量在600万吨 进口 150 万吨 出口近似忽略
|
加上一些腈纶等纤维,中国2014 年纺织原料总供给约在2150 万吨左右。 需求方面,目前中国纺织纱锭约有1.15 亿锭,其他纺织设备折合纱锭数约在2000 万锭左右,也就是中国纺织设备总当量为1.35 亿锭。这些设备如果保持满负荷运作,生产主流30S 纱线的话,全年产量预计在2025-2160万吨,按照总体国内纤维供应总体宽松。 但是众所周知,纱线设备不可能纺织单一规格,同时也难以实现满负荷运作或是固定百分比的开工率。因此棉纺原料的供求情况更多需要视下游的纺织规格与纺织设备的开机情况而定。 4、化纤对棉花的替代分析 图7:三大纤维走势分析 单位:元/吨 | | 数据来源: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中储棉连续两个交易年度实行不限量收储政策,国内棉价独立于国际棉花及国内化纤走势,不断攀升。现货3218B级棉价与涤纶短纤及粘胶短纤的价差不断拉大。至2014年3月底棉花与涤纶短纤的价差拉升至10787元/吨,与粘胶短线的价差拉升至7737元/吨,化纤对棉花价格优势极为明显,企业加大了化纤对棉花的替代。此后,随着2014/15年度棉花结束收储政策并采用棉花直补政策,纤维间的价差逐步收窄。至2014年12月16日,棉花与涤短价差收窄至5900元/吨,与粘胶价差收窄至1980元/吨,预计后期化纤对棉花的替代将较前期明显减弱。 图表8全球纺织原料占比 单位:% | 图表9 棉混纺中三大纤维原料的占比 单位: %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棉混纺中,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是当前的三大主要纺织原料,而三种产品的产量和性能上各有异同,但是相互间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虽然在全球纤维使用中,棉花占比逐年下降。据Cot look数据显示,全球纤维消耗中,1980年棉花使用占比在50-52%左右,而至2013年棉花的使用量仅在30%,化纤使用量占比迅速增加。 在中国棉纺织中,棉花依然是最主要的纺织原料,但近年来化纤的占比正在逐步的扩大,并且在中支纱环节,对棉花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化纤在棉混纺中的占比已达到 35-40%的水平。而据现货商统计,在我国棉花年消耗量中,其中大约70%用于生产纯棉纱线,30%用于生产混纺纱。 二、 棉纱市场 1、国产纯棉纱市场分析 图10: 纯棉纱供应分析 单位:左轴:万吨;右轴:% | | 数据来源: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我国纯棉纱产量在2009/10年度达到峰值,产量估算在735万吨,此后在棉价不断攀升的影响下开始回落。2013/14年度产量估算仅在506万吨。由于棉价化纤价差收窄,预计纯棉纱产量在14/15年度将回升至540万吨水平,月均产量在45万吨。此外,我们估算2015年棉纱厂家库存天数在25天,坯布厂家原料库存在20天水平,棉纱月度进口在13万吨,并综合考虑进口纱因素,预计棉纱年度消耗在610-620万吨。 若进一步计算,按照540万吨的纯棉纱产量估算,2014/15年度纯棉纱消耗棉花量预计在621万吨。此外仍有30%的棉花也即是266万吨的棉花用于棉混纺的生产,则预计14/15年度棉花的总消耗量在890万吨偏内水平,国内棉花供应偏紧,预计在15年3月后将逐步出现供应不足的状况,棉价有望回升。 图表11国内纱线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 图表12 纯棉纱与化纤纱价差分析 单位: 元/吨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2014年3月以来,国内纱线跟随棉价下跌。纯棉纱与化纤纱的价差逐步收窄.至2014年12月16日,纯棉纱32S与纯涤纱32s价差在9430元/吨,与人棉纱30s的价差在6060元/吨,较13年同期分别收窄2170元/吨和7232元/吨,纯棉纱竞争力略有提高。 就棉纱利润分析来看,由于棉纱跌幅明显小于棉花的跌幅,因此棉纱的利润情况较2013年明显回升,特别是中低支纱。目前32S棉纱使用新棉及滑准税配额的进口棉的利润基本相当,在600-700元/吨,JC40S的利润则在1500-1600元/吨,高等级棉纱利润优势明显。而近期市场反映,由于国内无三丝包漂白高等级棉花数量偏少,且新疆棉遭受早霜令新棉断裂比强度较差,部分企业有进口40%关税外棉的意向,导致后期40S以上高支高配棉纱供应有限,后期价格下调将遇明显阻力,棉纱等级间价差或继续拉大。 图表13 棉纱利润分析 单位:元/吨 | 图表14 纱线负荷及库存 单位: 左:%;右:天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2、进口纱市场分析 近年来中国棉纱受到国外商品的冲击,特别是来自东南亚地区中低支纱线的冲击,中国棉纱企业的面临新的转折:部分企业提高生产的纱线的品质,从21s提升至JC40S、60s、80s;部分企业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产业一体化的经营;部分企业生产差异化商品……多数企业都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图表15 内外棉纱价差 单位:元/吨 | 图表16 内外棉花价差 单位: 元/吨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中国纱线受到来自东南亚市场的冲击,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中国棉花价格在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位置运行;2、中国生产成本,特别是工人工资的迅速抬升。 就原料市场分析,2012年-2014年3月份,国内外棉价差几乎都处于4000-5000元/吨的高位,以滑准税棉生产的纱线利润要远远高于以国内棉价生产的棉纱。单就原料这一项,中国棉纱的竞争力就遭遇到极大的削弱。 图表17 纺织成本中主要因素同比变化 单位:1(以2004年为基准) | 图表18 人工工资的变化情况 单位: 左轴:元/年,右轴:%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另一方面,2008年以后纺织业赖以发展的传统红利进入了快速的衰退和稀释期,企业要应对国内成本持续上涨、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加剧调整等带来的主要的诸多挑战。2003年至今,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涨幅在3-5倍,加上土地、电价、汇率的抬升,国内外棉价纱线价差最高甚至在3000元/吨以上,中国棉纱特别是低支纱竞争力明显较弱。产业梯度转移背景下,部分企业将工厂搬迁至越南、印度、乌兹别克等国家,带去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及起点较高的设备,这也导致了国内纱厂竞争力的削弱。 相较于棉花而言,棉纱无配额限制且关税最高在5%,较高的内外棉纱价差加大了进口棉纱对国内棉纱市场的冲击,2012年起中国进口纱线数量快速增加。 图表19 棉纱进口量年度对比 单位:万吨 | 图表20进口纱港口库存变化 单位: 万吨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2012年我国进口棉纱153万吨,同比增长69%;2013年我国进口棉纱209.8万吨,同比增长37%;而2014年由于直补政策的出台,中国棉纱价格持续下降,较进口纱竞争力增强,进口纱线数量略有减少, 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63.98万吨,同比减少9.37% 。 自9月份国内棉纱价格下跌以来,进口棉纱除11月初由于短暂的供货紧张导致的价格小幅反弹外,价格跟随国内纱价一路下跌。32s纱线港口提货价从9月初的23400元/吨跌至目前的20800元/吨,跌幅达2600元/吨,超过国产纱同期跌幅2300元/吨,内外棉价差再度回归至1300元/吨水平。进口纱价格下行的同时,市场销量也明显下滑,成交量环比持续下降,贸易商亏本降低库存,港口库存不断减少。 但近期进口纱量价齐跌并不能表明中国纱线厂能够将国外纱线拒之门外并重现2010年的辉煌。主要原因是:1、直补政策有助于国内外棉价差缩小,但国内棉价不可能与越南、印度等地棉花价格一线,且国内棉纱的用工、水电成本较高,进口纱的价格优势明显;2、国内下游织布厂家已逐渐接受进口纱,并形成使用习惯,且近年来进口纱的质量不断提高,与国产纱的品质差距越来越小。进口纱后期仍将冲击国内纱线市场的。因此,我们预计2015年棉纱进口量进口幅度将继续回落,但并不会跌回2011年的以前的水平,预计2015棉纱进口量仍将在150万吨偏上水平。 图表21中国进口印度越南等国纱线数量 单位:吨 | 图表22 中国进口纱线来源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在进口纱的国家中,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及印度尼西的棉纱逐步涌入中国,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2014年1-10月中国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三国进口的数量占总进口纱的70.53%。在所有进口国中,印度、巴基斯坦一直为主要的进口国,而越南及乌兹别克斯坦则为新兴之秀。 中国进口纱线的类别主要是以中低支纱线为主。其中印度、越南以8-25s,30-47s纯棉纱为主,而巴基斯坦则以8-25s和8s以下的纯棉纱为主。总体上,低支纱(8-25s)纯棉纱的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55%以上,中支(30-47s)纯棉纱约占总进口量的30%左右,中高支(46s以上)纯棉纱占比约为15%。因此,中国普梳低支纱线市场承受了极大的冲击,众多国内纱线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对低价的进口纱而失去竞争力。 三、坯布市场分析 1、棉坯布产量及进出口分析 图表23 棉布产量同比 (统计局数据) 单位:左轴:亿米,右轴:% | 图表24 棉布进出口数据分析 单位: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纺织服装行业弱势运行,我国坯布产量增速连续三年下滑。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我国棉布产量同比增速仅为0.43%。但由于纺织服装出口低迷,棉布去库存缓慢,且我国棉布出口增速放缓,1-10月棉布同比出口增速在-8.38%,中国坯布市场库存偏高,这抑制了棉纱的需求,棉纱出货迟滞。 2、棉布销量及库存分析 尽管中国轻纺城近期成交量较好,但我国纺织企业库存积压问题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纺企纱线库存由2010年10月底的6.82天大幅增加至2011年6月的最高峰35.02天回落之后,基本徘徊在20-22天。相较而言,坯布库存自2012年起基本都维持在22天以上水平,去库存缓慢。但来自于TTEB的数据则更令人担忧,经过将近七个月的将库存,坯布库存仍在30天的高位。由于国际宏观环境偏弱,纺织订单下降,纱、布类销售停滞不前,纺织厂为了去库存只能不断的降价销售,但收效甚微。 图表25 中国轻纺城成交量 单位:万米 | 图表26 坯布负荷及库存分析 单位: 左轴:%,右轴:天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3、纯棉坯布利润分析 图表27 坯布价格走势分析 单位:元/米 | 图表28 棉坯布利润分析 单位:元/米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坯布出口增速放缓,去库存缓慢。2014年随着棉花价格的走低,坯布价格持续走弱。自2013年12月16日起,全棉坯布OEC 10S×10S 72×40 63〞 帆布下跌0.78元/米,跌幅在7.74%;全棉坯布32S×32S 130×70 47〞 斜纹下滑0.43元/米,跌幅在6.72%;全棉精梳40S× 40S 133 ×72 63〞府绸下滑0.75元/米,跌幅在8.39%。 据我们初步测算,2013年,C32全棉坯布基本在盈亏之间,14年随着棉纱价格回落,利润好转,目前基本在0.25元/米。精梳40S全棉坯布利润一直好于C32s棉坯布,目前利润在0.40元/米。坯布市场低位运行,厂家利润微薄。预计2015年坯布厂家维持薄利多销的策略,以降低库存为主。 四、纺织行业整体情况 图10: 纺织服装行业用电量分析 单位:左轴:万千瓦时;右轴:% | | 数据来源: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自2011年起,我国纺织行业用电量仍维持增长的态势,但增幅却逐年下滑。2014年3月-11月,纺织行业用电量较13年同期仅增长1.48%,纺织行业增速趋于停滞。而服装鞋帽业14年表现较好,同比增幅在5.34%,该行业去库存速度较好,15年增速或继续回升。 1、纺织服装内需疲弱 图表30纺织服装实体批发及零售增速 单位:% | 图表31百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销售增速 单位:%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中国内销市场情况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5%,连续第三年放缓,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仅增长3.4%。2014年预期各类服装销额同比增速预计为1.2-1.5%,零售量则下降1.5-1.8%。 内销市场增长放缓也应该考虑服装、家纺产品网络销售高速增长对实体销售带来的巨大分流。根据电子商务中心统计,2013年服装网购规模达到4349亿元左右,而2009年仅为629亿,5年增速691.42%。目前纺织服装网购规模约占实体店零售额的40-45%,占出口额的25%,这将提振纺织服装销售。因此我们预计国内服装需求的增速并未停滞,而是在5%左右的水平。 2、出口低迷 图表32 纺织服装出口增速 单位:% | 图表33 欧盟等占服装出口中的份额 单位:%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图表34 中国、越南及印尼占美国量的比值 单位:% | 图表35 广交会成交情况 单位:左轴:人,右轴:亿美元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由于纺织服装的需求弹性较低,与经济发展关联性较大。由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以及东盟等几个地区,目前除了美国经济复苏之外,欧盟、日本包括东盟经济下行压力都偏大,纺织服装需求低迷。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也同样面临的数量增长停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据海关数据统计,金融危机后中国服装出口金额虽然大幅回升,2008年为1198亿美元,2014年预期将增至1890亿美元,累计增长57.85%(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实际增长36.76%)但同期成衣出口数量增长不足2.5%。其呈现两方面的变化:一是针织成衣受到东南亚订单转移影响较大,数量出现负增长,其中棉质针织成衣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二是受到非棉纤维冲击的影响,成衣出口中棉质产品占比整体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 纺织品出口也同样遭遇困境,2014年1-11月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同比仅增长5.81%,同期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69 %。10月中旬广交会出口成交金额比2014年春交会同期下降6.1%。其中,对欧盟、美国、金砖国家、中东、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成交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4%至19%不等,仅对东盟、韩国和中国香港有所增长。在所有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7.5%,3-6个月的中单占35.6%,6个月以上的长单仅为16.9%。这表明目前终端需求市场仍未出现明显好转,主要出口市场的订单同比继续下滑,而中国附近的新兴市场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刚性的短期订单继续占主导。因此我们预期预计201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增速仍将维持低位,预估在5-8%的水平。 3、去库存道路漫长 图表36 企业库存金额 单位:元 | 图表37 企业库存同比增速 单位:%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中国棉纺织产业链自上游棉纺织企业至终端服装、家纺行业都普遍面临者较高的库存压力。高库存也影响纺织企业的现金流,甚至可能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是纺织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自2010年年末至2014年3季度,常山股份、新野纺织等棉纺织类企业库存金额增幅在103.8%和100%;服装类森马服饰库存增幅在57%;家纺三巨头罗莱家纺、富安娜以及梦洁家纺的库存增幅分别在45.57%、36.87%和54.44%。此外,海澜之家近年呈现比较独特且强劲的增长,但其库存金额增幅也极其巨大,201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在71.11%。不断增长的库存令纺织服装行业在未来较长时间都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 图表38 企业净利润率 单位:1 | 图表39 企业净利润率 单位:1 | | 数据来源: 万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 |
2010年以来,棉纺织行业的净利润率也持续下降,常山股份2014年3季度的净利润率为-1.51,较2010年年末下滑202%,新野纺织则下滑40.9%。纺织服装净利润表现较好。海澜之家经营方式的转变令其利润率大涨163.3%,但同样的服装品牌的森马服饰则同比下滑21.35%。家纺类也出现差异化的表现,罗莱家纺净利润率同比增长11.18%,富安娜同比增长56.81%,梦洁家纺表现较弱,则下滑45.57%。终端纺织服装的表现与坯布及棉纱价格走势相关性并不大,但偏高的库存则一直其对坯布及棉纱的需求,终端为棉纱提供利好的可能性较弱。 4、纺织行业全面减速 总体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呈现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各项指标全面减速,部分增幅甚至已经创历年最低水平;二是内需市场仍无明显好转,出口市场仍然疲弱,需求全面放缓带来的产能过剩矛盾日渐凸显。因此,预计纺织行业的早已出现,纺织服装行业可能维持在5-8%的增速或更加偏低的位置运行。 五、后市预估 纺织服装出口及内需疲弱运行,未来纺织服装行业将延续低速运行,而坯布库存偏高,去库存化缓慢,坯布厂家采购原料仅以维持刚需为主,棉纱需求难以出现有效的放大,终端纺织服装企业运行难以为棉纱提供有效的利好。 2014/15年度,中国进口纱线的增幅将继续减少,但预计仍将维持在150万吨的水平,国外纱线将继续冲击国内纱线市场。由于东南亚地区的纱线在原料、人工及电价等方面与国内地区存在着极大的优势,低支纱、中支普梳纱市场将逐步让位于印度、越南及巴基斯坦等国,中国纱线厂家逐步向高支高配或差异化的纤维方向转变。高支高配纱线的走势或与中低档纱线走势分化。 此外,我们预计2014/15年国内棉纱产量预计将维持在每月平均45万吨的水平,进口纱月均进口量预计将维持在13万吨,而棉纱需求预计则在50万吨略偏上水平,国内纱线供应充足,因此其走势更多的价格跟随原料。 就棉纱原料而言,随着中国棉花收储政策的结束,国内外棉价将逐步接轨。但USDA不断上调全球棉花库存,而近期中国棉花供应充足,棉价在2015年3月份预期都将维持弱势。但由于中国政府鼓励使用国产棉,2014/15年度将限制棉花进口,中国进口棉花量将从2013/14年度的300万吨下降至不足150万吨,国内棉花供应或处于偏紧的位置,2015年3月之后,棉花价格有望缓慢抬升,届时棉纱价格也将逐步企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