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英雄 于 2016-10-13 09:50 编辑
一、基本面分析 1、产能情况 (1)PTA产能情况 PTA经过2012年、2014年的产能大幅增长,目前已经处于产能投放的末期。2016年预计有320万吨新产能投放,均为2015年延期的产能。 图1:PTA产能投放明细
图2:PTA产业链产能增长情况
(2)聚烯烃产能情况2011-2013年聚烯烃的牛市中,主要石化基地纷纷规划产能,其中PE主要是北美、中东和印度,PP主要是中国。
由于2011-2013年PP的价格要好于PE(见图3),因此,PP的产能建设较PE早1-2年,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PP产能增速顶峰是2014-
2016年,PE产能顶峰在2015-2017年。
图3: LLDPE和PP价差
图4: PE全球产能情况
图5 :PP全球产能情况
总结:PTA已处于产能投放的末期,未来产能投放有限,而聚烯烃刚进入产能投放的周期,产能投放周期出现错配。同时,PE与PP产能投放周期亦出现错配,后期会迎来PE投产高峰。
2、价格/利润情况
(1)PTA/LLDPE利润情况
图6:PTA加工费走势
2011年开始PTA利润开始大幅下滑,2013、2014年进入亏损状态,当然中间不乏供应商阶段性的自救措施(减产挺价提升利
润)。2015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当然大厂是有现金流的。 与PTA情况不同 的是,聚烯烃在PTA亏损的阶段(2013-2015),利润仍是相当丰厚。从下图中可以看出,2014年下半年随油价大幅
下挫,聚烯烃出现一波快速的压缩利润过程,随后原油企稳反弹,之后在产能投放压力下再次压缩。
目前来看,煤制PP一体化装置目前微利,外购甲醇制PP亏损,丙烷、丙烯、石脑油制PP均有利润。
相比较而言,PP整体利润较低,PE整体利润较高。目前主流煤制PE、石脑油制PE均有利润,且较高。
图7: 动力煤-PP利润(按动力煤市场价算,实际动力煤价格或低)
图8:甲醇-PP利润(甲醇按华东市场价算,实际甲醇成本价格偏低)
图9:PDH利润
图10:石脑油-PP利润
图11:丙烯-PP利润
图12: LLDPE石脑油路线利润
图13:乙烯聚合利润
图14:煤制PE利润
图15:外购甲醇制PE利润
(2)PTA/LLDPE价格走势
由于PP产能集中在中国,主要是煤化工和PDH(丙烷裂解),加上需求增速的下降,因此中国的PP价格迅速下降,成为世界的价值洼
地,进口倒挂严重,前期暴跌之时已经到了煤化工的成本,去利润过程超乎预期的快。
而PE价格相对抗跌一些,利润情况仍然较好。而16-18年北美、中东、印度大量乙烷裂解装置投产,将冲击国内的PE价格。
总体来说,未来的格局很可能是“PE输入,PP输出“。
图16:PTA/LLDPE价格走势
从2011年开始,PTA价格开始一路下跌,源于产能投放。而塑料价格处于震荡上行的走势,2014年下半年开始下跌。主要原因在于PTA与聚烯烃产能
周期投放的错配。
二、套利策略
核心逻辑:
1、PTA与聚烯烃产能投放周期的错配:PTA产能投放末期;PP产能增速顶峰是2014-2016年;PE产能顶峰在2015-2017年。
2、产业利润差异:PTA目前利润总体维持盈亏平衡或亏损(大厂略有盈利),亏损已持续许久;
聚烯烃相当长一段时间利润丰厚;
PP前期价格已打至煤化工成本,目前丙烷、丙烯、石脑油制PP均有利润。
主流煤制PE、石脑油制PE均有利润,且较高。
相比较而言,PP整体利润较低,PE整体利润较高。
中长周期策略:
1、多PTA空聚烯烃
2、多PP空PE
三、风险点
多PP空PE套利风险点
1、在于产能投放的不确定性,如果国内煤化工(或过国内PDH)后续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利好该策略,但如果是北美、印度、中东等乙烷裂解产能不及预期则利空该策略。
2、需求的差异性,如果PE需求明显好于PP,则会利空该组合,反之,如果PP因为目前具备的经济性对于PE,甚至其他的树脂品种具备优势,可能会扩大PP的用途,提供需求,利多该组合。
多PTA空聚烯烃套利风险点
1、聚烯烃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2、PTA老装置复产,新装置投产,并且开工保持高负荷;
3、PTA产业链PX端出现成本塌陷(PX处于产能投放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