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大涨为哪般? 今日棉花又现涨停潮(这是继4月份之后的第二次强势突破),不过涨停的是远期1月合约。这里,甭管近月还是远月涨,我们首先要知道棉花为啥涨,再去理清近远期合约孰强孰弱。 棉花抛储背后的真相 狼来了的故事相比很多人都听过。棉花抛储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将抛储简单定义成供应量增加必定带来利空,而不考虑时间和空间的话,那么一旦背道而驰,结局一定很惨。因此,不要看到什么政策出台,就认为是好/坏消息,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怎么样去看棉花抛储呢?本人觉得一是重价,二是重量,意思是说量价配合好,市场情绪高涨;反之量价不配合,则市场情绪低。前者对棉价发展是正向的,后者对棉价发展是负向。5月3日,劳动节回来之后棉花抛储正式展开,这一消息在节前是已经确定的了,所以行情是反应了部分消息的。抛储为何能够带来正面影响呢?本人在一季度季报当中的观点很明确,就是库存太低了。经过3年的去库存,包括主动和被动,棉花工商业库存均已下降到历史低位。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存活下来的企业急需“粮食”补充,不能说季节性没有,只能说季节性很弱,你想想,这些存活下来的企业总要为冬令时节提前采购原材料吧,需求总会比前一段时间好。而国家抛储是激化了这样的积极性,即在库存低的情况下企业补库热情。对于做现货的人来讲,这也许是感受最为深刻。 那么如果要补库,纺织和非纺织企业会选择怎样的途径呢?现在知道了,肯定是国储啊,那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何只有选择国储一条路了? A:内外价差缩小,棉花进口量下降 2016年2月,棉花外内价差缩小到近年来低点443,由于价差过低,进口棉花不划算,配额也失去往日的价值,一度无人问津。 下图左轴表示棉花当月进口与累计进口同比增速、右轴表示棉花外内价差走势。2016年,棉花外内价差达到近三年高点后回落,就当价差逐渐走升时,棉花进口量明显萎缩。棉花月度进口较累计进口而言,代表性不强,因为月度进口量会有时滞,而且不连续。累计棉花进口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棉花总的进口情况,所以2016年,棉花累计进口增速明显下滑,同比下滑60~70%。USDA供需报告中,对于中国棉花进口也早已经有预估,15/16年度大幅下滑至98万吨,同比下滑45.5%。 图1 内外价差与棉花进口走势 file:///C:/Users/ADMINI~1.NA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B:棉花工商业库存低,纺织企业开工率正常 且不管现在棉花市场被替代有多少,下面用江浙织机负荷情况去看下游纺织企业开工如何。总体来讲,2016年年初至今,下游开工维持正常,相比较而言,棉花工商业库存确实下降的,工业库存甚至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商业库存也到了库存周期的拐点,从相对情况去比较,商业库存同比下降,工业库存小幅回升,江浙织机负荷率明显回升后回落。截止2016年5月,棉花工商业库存分别同比下滑24%、58%,负荷率下滑6%。除此之外,下游纱线以及坯布库存天数一季度同比下滑超20个百分点,企业库存维护较好。另外一个情况则是,进口棉纱价格同比走高,而国内纱线价格还在低位徘徊,这种情况下,棉纱进口增速同比下滑超25%。 图2 棉花库存与下游开机率 file:///C:/Users/ADMINI~1.NA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图3 内外棉纱价格走势 file:///C:/Users/ADMINI~1.NA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通过上述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自给自足。 棉花进口量少,棉纱线进口也少,那么棉企与纺企该怎么办呢?国家抛储正当时,选择的时间节点恰好顺应企业需求,棉价不涨才怪! 由抛储转到棉花定价标准的思考 节后的棉花抛储如火如荼,国家先以进口棉为诱饵提起市场的胃口,因为当下企业缺乏的是适合自己的,包括质量以及价格。进口棉相对来讲包括亏重以及价格等指标都符合企业需求,因此第一拍就成交100%,进一步推升市场竞拍热情。 可以看到,有进口棉的那几天,抛储成交100%,随着竞拍的继续,价格包括成交总量都在由节奏的走着。尽管近期,成交总量重心下移,但是成交均价仍然维持在高位。从抛储价格的定价去看,这段时间中美棉价格明显做了一定贡献。 图4 抛储成交与价格 file:///C:/Users/ADMINI~1.NAN/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行情能否延续?棉价的定价标准是什么? 一般我们看期货价格定价,均会参照现货价格,但临近交割月,期货定价又或是更多转向仓单成本上去,如果碰上一个特殊行情,那定价就没有标准了。都说是较烂的棉花交到期货市场,从而使得期货价格一度被拉低,企业也不愿意去接,因为抛储棉是不能交割的,因此,期货定价最终还是要看仓单,即使仓单货再烂,也会有人要,如果要的人多了,货少了,价格就上去了,管他价值不价值。又或者,目前的现货定价是什么?如果未来抛储成交增多,棉纺织企业库存中储备棉增多,那么可流通棉花增多,大家相互交易的都是国储棉,那么现货定价将是国储棉成交价去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