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印度GDP达到3.38万亿美元,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国。2023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7.6%(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速分别为6.1%和7.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显,2026年印度GDP总量有望超过德国,并在2027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经济服务业占比高,工业占比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服务业在印度GDP中占比达到52.8%,工业占比约28.5%。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一是美国供应链重构,印度和墨西哥都是美国供应链重构的受益者,来自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上升;二是印度推动本土制造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印度试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本土制造业发展,基于美国供应链重构窗口期,融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努力实现自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印度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间和路径是不确定的。但考虑其制造业基数低,并且有人口红利(劳动力)、美国供应链重构(技术和资金)的背景,工业化的方向是确定的。 从印度的资源禀赋看,印度拥有全球最多的耕地面积,是农业大国,但由于单产低,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工业品方面,除了铁元素(铁矿石和钢材),其他金属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方面,印度是全球能源消费量全球排名第三,印度煤炭储量虽然丰富,但矿山产能不足,三成依靠进口,石油九成依靠进口。 我们认为印度工业化过程对主要大宗商品需求拉动依次是能源>金属>农产品。 一般能源的需求增速将跟随经济增长呈同向波动,而印度能源消费量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并且能源进口依赖度较大,预计将是未来全球能源需求的主要增长国。相比于原油,预计对煤炭的定价影响更大。原油品种除了需求端,更多由供给端定价;而煤炭更多是需求定价。特别是印度焦煤资源缺乏,并且印度计划2030年粗钢要达到3亿吨产能,折合1000万吨每年的焦煤需求增量。 工业化进程将明显拉动基本金属的需求。考虑印度是铁元素(铁矿石和钢材)和铝元素净出口国。印度铁元素出口占比有减少的趋势,预计短期对全球铁元素供应形成边际减量,对铁元素,特别是铁矿石价格有一定支撑。长期来看印度需求对全球铜和铝的需求增量明显。印度铝可能从净出口国转向净进口国。 印度是农产品产需大国,同时印度农产品基本自给,考虑农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并且农产品定价更多倾向于供给端,短期印度的农产品供需对全球农产品定价不明显。长期看印度工业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单产量,长期可能会增加部分农产品供应。 总上所述,受印度经济高速增长影响,对全球定价的主要商品供需面的影响是:1.将对全球原油、动力煤、焦煤、铜和铝带来需求增量;2.将给铁矿石、钢材带来供应减量。3.印度工业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印度农产品单产量,长期可能会增加部分农产品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