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体系初窥
我们借用2022年12月6号政治局会议上的一个词“风高浪急”来形容2022年的经济环境。年初上海、吉林而后蔓延至全国的疫情反弹,为我们带来了48h 、72h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让我们成为了需要定期“充电”的“新能源人”,也造成了实际GDP增长曲线的一个洼地。严格的管控拖累消费,房地产投资在周期性下行的过程中,遭遇各类风波,部分房企暴雷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2020年疫情形势稳定之后赖以支撑需求的出口,也在海外此起彼伏的加息声转负,而仅有基建投资逆势上涨。然而基建项目这种建设周期长,收回投资周期更长的投资行为,由那个部门引导?此外,2022年大面积的留抵税退税、车辆购置补贴、专项债、又是谁在使用“钞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的政府预算一共包含4本账,依次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第一本账“一般公共预算”体量最大,负责教育、就业、农林、卫生、交通等等等等的一般性支出,收入来源主要是各类税收。其次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其次我们常提的专项债,也是这本账可以列支的。第三本账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就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收支。第四本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也就是我们的社保基金了。
这四本账共同构成我国财政预算体系,且彼此之可以相互调用资金,但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第一本账,通常支出大于收,尤其在当前经济环境较差时需要政府部门加杠杆进减税补贴的时候,则可以从第二、三本账中调出资金来驰援第一本账。不仅如此,前三本账的结转、结余资金,如果超过一定期限没有使用完全,则会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供第一本账的不时之需。而第四本账社保基金预算,可以接收来自第一、三本账的调出资金补充,但是它只进不出,只做社会保险支出使用。
全文详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