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当前国内供需均呈供需双弱态势。7月以来,国内压产政策得到强有力的实施。据华泰期货研究院测算,七月份,国内粗钢产销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产量同比去年下降17%,受到台风、暴雨和疫情影响,消费崩塌,同比下降高达21.6%,供需两弱态势明显。 2、压产政策的幅度和力度渐渐明晰。随着8月15日唐山发布“关于征求《唐山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国内政策压产的幅度和力度渐渐明晰,基本和前期市场传言的全年压减粗钢产量3000万吨匹配。 3、压产趋严背景下,后5个月的压产力度极大。1-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6432万吨。7月份受到建党100周年大庆以及部分地区粗钢压产影响,预计7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5-600万吨。这意味着8-12月份,粗钢压减任务接近9000万吨,占去年8-12月份粗钢产量的20%左右,压产力度可谓极高。后期需继续观测压产政策的落实情况。 4、压产政策成为主导黑色商品后市走向最主要因素。若按照30%压产目标实施,成材供需得到优化,预计8月将会出现明显去库,10月库存达到近年极低水平;原料消费全面承压,初级铁元素,尤其铁矿开始过剩,库存将连续累库至高位;焦炭受供给端扰动和焦煤供给减量影响,预计焦炭大体维持紧平衡状态。若压产力度继续加强,则成材供需大幅、无限优化,铁矿出现严重过剩,碳元素也同步转为过剩,但轻于铁元素。 基于压产趋严背景下,考虑黑色各主要商品供需状况: 单边:逢低做多成材 跨品种:从整个黑色产业链角度考虑,随着压产的深化,材矿将完全呈现出跷跷板式的格局,所以,推荐积极配置做多材矿比价,超配成材。再考虑煤焦供给后期仍然面临收缩的态势,而铁矿供给仍有较大增量,所以推荐多焦空矿的套利组合。 风险因素:压产政策出现巨大变化、钢材消费出现断崖式下降至新一轮经济危机、政府过度关照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期现背离、钢铁原料供给出现新的大幅减量事件、疫情难以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