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滞胀”风险萦绕,由欧洲天然气短缺引发的本轮全球能源电力危机再次冲击供给侧,能源化工、金属等工业品价格快速拉升。全球性生产或将同时面临供应链瓶颈、劳动力短缺、能源供应弹性下降等多重约束,这将增加企业协同生产难度,加大成本进而推动通胀上行。高企的商品价格会逐步反噬消费需求,需求萎缩经济复苏动能进一步放缓,同时四季度还面临刺激退坡和疫情波动冲击。因此当前宏观上通胀上行和经济增速放缓的类“滞胀”风险加剧。
- 能源危机拉长供需缺口收敛时间周期,虽然疫情的边际影响减弱,全球原料供应链逐步恢复,但新一轮的能源电力危机再次冲击供给侧,政府保民生,企业被迫减停产等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当前供给侧正面临因极端天气引发的能源短缺、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瓶颈以及全球低碳经济的短中长三重冲击,持续的供给冲击将形成新的市场均衡路径,而商品间价格关系也面临重构。
- 全球通胀将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新一轮供给冲击拉涨工业品价格,PPI不断创新高,而随着疫情的控制经济活动逐步恢复,需求回归必将推升CPI,中短期内通胀难言走低。通胀上行将加速货币政策收紧进程,美联储四季度Taper概率提升。中国四季度有望扭转三季度供需双弱局面,欧洲经济复苏将延续外需的持续性。
- 美元指数预计维持【89,95】区间震荡,美国债务扩张周期决定着美元的周期弱势,而美国绝对经济实力决定着美元的阶段性走强,欧洲经济的复苏必将推动欧元英镑的反弹。美债的配置地位和美国债务周期决定美十年期国债【1.2%,1.8%】低利率波动周期。
- 综述,类“滞胀”风险引发经济增速乏力和货币政策收紧加速的担忧,而由供给侧的多重冲引发商品价格波动仍将持续,新的市场均衡形成前商品价格将进一步分化。四季度全球将面临高通胀、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转向、能源电力紧张以及疫情的波动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