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小麦是全球分布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超过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当前几乎所有地方的小麦都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干旱、洪灾、热浪威胁着从美国到法国和印度的小麦产量,从非洲和欧洲的饥饿和生活成本危机愈演愈烈。
回顾了历史上两次典型的粮食危机,危机的演变都是由极端天气带的来的产量不足、经济危机,伴随着能源危机而共同引起,但是发现粮食的产量修复并不能成功带动价格回落。通过比对近二十年粮食产量及价格关系发现,负相关性是逐渐走弱的,传统理论认为的供需决定价格中枢,并伴随季节性波动的规律在这里也出现偏出偏差,但通过将食品价格对货币周期及能源价格做比对发现了很强的相关性。从而佐证了食品通胀是由供需面、能源价格、宽松货币周期共同引起,三个根本性问题解决才能粮食危机。
从宏观角度看,宽松的货币环境及能源和食品供应危机都是加剧通胀的主要原因,当前能源和食品供需矛盾大价格易涨难跌,单纯收紧货币或许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通胀问题,且可能加大经济衰退及流动性风险,因此在今年在剩下的加息周期内,通胀有望见顶,但高位的通胀压力或依然存在。从供需面看,全球小麦供应或进一步收缩,叠加高昂的生产成本,新季小麦价格仍有较强的底部支撑;当前俄罗和克兰小麦的稳定出口是当前全球小麦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在黑海局势稳定之前,全球小麦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仍在。在全球粮食安全背景下,无论是出口限制还是贸易流通环节中加紧备行为,从供需两端都会对高昂的小麦价格都会消化,高价下需求疲软问题仍要辩证看待。总的来讲,长周期内小麦高位价格仍有较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