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示: 供应端:在保供工作持续深入之下,国内优质产能正在加速释放,2021年实际释放产能数据超过3-4亿吨,虽然这部分产能并不一定能够全部落实成实际产量,且2022年因核增煤矿手续问题会导致产能数据会有所收缩,但11月份全国煤炭日均产量已经运行至1236万吨,可见实际落实产能数量依然庞大,即便按照这个数量测算产能,也将超过44-45亿吨,可见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进口:作为调节国内供需形势的机动性较强的辅助手段,进口方面通关政策预计在2022年可能会灵活调整,促使价格处于合理价格区间运行。1-11月产量已经接近3亿吨,即便后续严格按照总量控制,从量的角度而言,也可以满足煤炭需求。当然,进口煤通关政策、进口分国别导致外贸煤源结构性变化,可能会阶段性的支撑支撑。 从政策角度来看,行政干预促使价格中枢迅速下移,目前2022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已经落地,确定2022年长协价格在550-850区间波动运行,并且随着长协签订范围扩大,长协价格对煤炭价格的引导作用将趋强,预计港口报价也将围绕长协价格区间波动。 需求:经济增速放缓,但基于电力需求旺盛背景下,市场仍有较强支撑,特别是火电承担主要调峰发电任务的格局不会改变,电煤仍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不过,双碳工作开展下,不管是电煤还是终端用煤需求增速都将出现下降,如果按照近期公布的双碳工作意见通知中提到的相关数据测算,需求增速在2021年见顶后,增速将逐渐减弱。当然,电厂库存策略以及季节性旺季依然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供需收紧状况。 综合来看,在供应大概率不会明显收缩情况下,供应充裕形势将延续,而需求增速正在逐渐放缓,叠加中下游积极备库态度,价格重心将较2021年有明显下降。结合煤炭中长期合同范围进一步扩大,价格大概率维持其价格波动区间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