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以来,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国内小麦市场购销基本恢复。目前南部麦区新麦已经陆续上市,新陈麦价逐渐接轨。国际市场,受技术性卖盘、主产国天气变化影响,5月国际小麦期货价格先抑后扬。 当前,西藏、青海、甘肃中部、宁夏冬小麦处于拔节至抽穗期,华北大部、黄淮东部、新疆大部、甘肃陇东处于开花期;陕西关中和陕南、黄淮中西部、江淮大部、江汉处于乳熟期,部分地区处于成熟收获期;西南地区大部已成熟收获,东部部分地区仍处于成熟收获期。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0%、78%。 截至5月22日,西南地区大部冬小麦处于收获后期。其中,贵州小麦完成收获7成左右;江苏和安徽南部冬小麦开始零星收获。5月下旬,江淮、江汉以晴阴相间天气为主,利于冬小麦成熟及收获晾晒。北方冬麦区多晴好天气,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灌浆乳熟和黄淮南部冬小麦成熟收获。
北方冬麦区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采取“一喷三防”的措施,增强抗御干热风能力,防范冬小麦倒伏和病虫害;墒情偏差地区采取小水细浇的方式浇灌浆水,促进冬小麦充分灌浆;冬小麦成熟地区要及时收获晾晒,确保颗粒归仓。 受疫情长期存在的影响,当前面粉市场消费量较常年有所上升,居民居家消费增多,且储备面粉的意愿增加,面粉的消费能力增强,这对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较为有利。大型加工企业如五得利、益海嘉里、中粮、金沙河等,在对抗疫情、保障民生消费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加大面粉生产力度,甚至满负荷开工。而中、小型加工企业受疫情影响,因工人返岗、粮源存量有限、物流受阻等,利润较低,开工率普遍不高。近期麸皮价格上涨乏力,天气炎热不利于面粉整体销售,预计后期疫情缓解后,加工利润或小幅下降。新麦上市临近,小麦库存较少的粉厂将以收购新粮为主。 由于今年最低收购价较上年持平,陈麦价格相对较高,拍卖底价平稳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后期上涨的预期并不明显。5月以来,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量回落,陈麦市场价格疲弱,如果后期新麦生产不出现大的问题,随着新粮大量集中上市,预计短期价格很难大幅走高。 从市场收购主体结构看,新粮上市后,储备企业、面粉加工企业、贸易企业收购将会主导上市前期市场价格,后期市场将向政策性收购市场价格靠拢。 农户心理价格预期:受今年收成略低于上年,种植成本不减影响,农民今年对价格预期较高。
今年处于比较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国家可能会加大粮食收储,预计今年国家托市收购力度将增强。同时,疫情期间为满足市场需求,各级储备粮轮换投放数量较大,补库也会相对积极。 国际市场:全球小麦主产区天气变化直接影响CBOT小麦期价走势波动。全球小麦产量预期的担忧,短期支撑期价走稳。此外,随着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已经开始采购美国农产品,对小麦市场同样利好。 国内市场:由于国内主产区2020年小麦托市收购价与2019年持平,且由于2019年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明显高于后期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这意味着今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面临的仓容压力较大。考虑到疫情影响、主产区2020年小麦产质量变化、市场主体购销心态以及托市收购等因素,今年国内主产区夏粮收购形势较为复杂。 由于今年最低收购价较上年持平,陈麦价格相对较高,拍卖底价平稳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后期上涨的预期并不明显。5月以来,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量回落,陈麦市场价格疲弱,如果后期新麦生产不出现大的问题,随着新粮大量集中上市,预计短期价格很难大幅走高。 从市场收购主体结构看,新粮上市后,储备企业、面粉加工企业、贸易企业收购将会主导上市前期市场价格,后期市场将向政策性收购市场价格靠拢。若今年小麦生产属于正常年景,预计收购期内小麦价格将会是前期高开,中期小幅上涨、后期偏弱的格局,整体以稳为主。
农户心理价格预期:受今年收成略低于上年,种植成本不减影响,且前期玉米价格反弹较快,同时加上疫情的影响,农民今年对价格预期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