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期货日报2020年4月7日8版)
如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无疑将对我国钢材出口产生冲击,进而影响钢材需求。本文将尝试综合钢材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来量化评估一下海外疫情发酵对钢材出口需求可能造成的影响。 以粗钢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净出口粗钢5229万吨,占全年粗钢产量的5.2%。从大的出口类别看,我国钢材出口以板材为主,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板材共出口3848万吨,在钢材出口中占比高达60%。其次为棒材(15%)、管材(14%)、角型材(5%)等。而整个板材出口再细分来看,出口量较大的板材主要有镀层板(32%)、中厚宽钢带(23%)、涂层板(17%)及中板(14%)等。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出口的钢材主要流向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第一大出口国为韩国,而欧美及大洋洲占比仅在10%左右。 对比2019年的产量及出口数据,整个粗钢口径的钢铁出口占总产量比重约为7%。出口量最大的板材,其出口占比能达到10.9%。其中,热轧板卷作为板材的一种,出口占比约为3.8%;而螺纹钢的出口占比却比较低,为2.1%。所以很显然,海外疫情发酵对于热卷、冷卷等板材的需求冲击要显著大于螺纹钢等建筑钢材。 表1:板材的出口占比要显著高于建筑钢材 虽然钢材直接出口的比重并不大,且出口流向中欧美等疫情发展较迅猛地区的占比较小,但我们仍需考虑钢材制品出口所导致的钢材间接出口量。 我们对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进行梳理后,将钢材制品归为机械设备、家电、汽车、船舶与集装箱这四大类,并归纳出四类钢材制品各自2019年的出口量。再结合四类商品2019年的国内产量及市场规模来综合考量,分别计算出这四大分类钢材制品的出口占比。从下表中的分类出口占比我们可以看出,船舶及集装箱行业出口比重非常大,随后的新订单情况势必会受到海外疫情的冲击(但反应可能滞后);而家电的出口比重也不小,近四成的出口需求也势必会受到显著冲击。但相对而言,汽车行业出口比重较小,仅5%左右;机械设备总的大类出口占比约13%,比例并不算高,如果细分到工程机械上,出口占比稍有提升至16%。 表2:钢材制品大类的出口占比 数据来源:wind,国投安信期货整理自公开信息渠道 在得出四大类钢材制品的出口占比后,我们再按照这四类钢材制品在钢材总消费量中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估算出综合的钢材间接出口占比约为19.3%,这一比例很显然要比钢材直接出口的占比要高不少。并且我国钢材制品的出口对象国相对钢材出口而言,要更为分散一些,流向欧美等地的占比也有所提高。如机械设备中的滚动轴承,2019年出口往欧美的比例有接近30%。由此可见,欧美等海外疫情加剧并持续发酵,对钢材间接出口的冲击要比钢材直接出口要更值得我们警惕。 在估算出我国钢材间接出口比例后,我们再来结合直接出口比例来进一步评估我国钢材出口/产量的综合比重。基于钢材制品占整个钢材下游消费端的比重约为36.5%左右(其余大部分仍是流向国内建筑业),再叠加6.9%的钢材直接出口比例,我们加权估算出整个钢铁行业的综合出口比重约为13.9%。 如果我们按照2-3个季度左右的影响时间,约20%的生产下滑幅度来估算,那么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对我国钢铁全年(含直接及间接出口)综合出口的影响程度约为10%至15%。再结合此前我们计算的钢铁综合出口占国内钢铁总产量约13.9%的占比,则折算到对我国钢铁总需求预计产生约1.3-2.1%的不利冲击,这意味着建筑业需求要实现额外3.6%的额外增长才能完全对冲到这一影响。所以虽然短期热轧板卷等板材价格已经跌至成本线附近,但中长期来看板材的价格趋势依然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