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9年2月下旬以来,受煤矿复产不及预期影响,动力煤价格大幅上涨,现货价格一举涨至640元/吨以上,期货1905合约亦曾突破620元/吨。但进入3月份后,期货价格走势趋于谨慎,并在随后两个交易日内迅速跌至590-600区间,现货价格亦在上周末出现回调迹象。
行情预测:
动力煤1905合约维持偏空观点。在现货支撑下或有短线反弹,但难以突破600-610区间。整体走势向下,未来1-2周目标价格区间580-590元/吨。
分析:
复产加快预期增强,产地煤价将承压回落
归本溯源,本次行情起于陕西神木百吉矿业“112”重大矿难事故。事故矿难后,榆林地区大量中小煤矿停产,全境263座煤矿中仅有24家煤矿正常生产,产能占比不到50%。受此影响,榆林煤价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涨幅近90元/吨。尽管春节期间有所回落,但随着节后下游需求的恢复,产地供应不足的形势更加严峻,榆林煤价一举涨至550元/吨。与此同时,内蒙和山西地区煤价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随后内蒙金属矿难发生,再度加剧了煤矿复产的不确定性。总而言之,本次行情是一次自上而下的供给端行情。
但是,随着两会的结束,影响煤矿复产的重大因素消失,煤矿加快复产的预期不断增强,供应有望快速恢复,产地煤价大概率承压回落。从榆林地区复产情况看,首批复产煤矿涉及产能1.69亿吨/年,第二批3560万吨/年,第三批煤矿1.32亿吨/年,加上此前为保供正常生产的个别煤矿,保守预计复产煤矿产能占总产能的70%以上。两会结束后,剩余煤矿复产的阻力将明显减小,预计复产为期不远。由于对未来供应恢复的一致预期,贸易商和下游客户多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采购。从产地价格走势看,目前榆林部分煤矿已经开启降价模式,并且降幅较大。我们认为,加快复产的预期大概率成为事实,产地价格将承压回落至正常水平,并随着供应的增加,传导至港口,促使港口价格下跌。
进口煤额度充裕,供给调节空间富足
目前,进口煤通关不畅,进口配额呈收紧之势。2019年1-2月,我国总计进口5114.5万吨,同比仅增长3.8%,较1月19.52%的增速大幅下滑。2月进口煤下降,沿海地区供应减少,或是沿海港口和电厂库存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进口煤收紧的趋势仍将持续,2019年或将实现进口煤有减无增。
但是,进口煤收紧难以对煤价造成重大影响。一方面,我国自产煤炭供应逐渐增加,对外依存度下降乃正常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在1-2进口煤仅保持微增的情况下,未来进口煤额度将相对充裕。作为我国煤炭供应体系的重要补充工具,若未来国内煤价超预期上涨,则通过进口煤进行供给调节的空间将十分充足。因此,随着国内煤炭供给的增加,进口煤收紧的影响大幅减弱,并将成为未来灵活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煤价大涨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采暖季即将结束,经济下行趋势尚未逆转,需求仍显不足
北方采暖季将于3月15日结束,采暖季结束后,原用于供暖使用的煤炭资源将流入港口,有助于港口库存的止跌回升。此外,尽管当前宏观政策底已经显现,市场亦预期经济将在2-3季度逐渐企稳并回升,但就目前而言,经济仍然面临下滑的风险。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6%-6.5%,与经济增长强相关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预计亦将有所下滑,叠加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电煤需求难现大幅增长。
作为耗煤大户的水泥和玻璃行业,今年亦难言乐观。去年房地产开工保持高速增长,但今年房企偿债压力较大,加之销售不及预期,房企回款能力下降,开工增速大概率回落。玻璃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工或下降,二是汽车产销下滑,因此需求易下难上。
综合而言,煤炭的主要下游火电、水泥、玻璃等行业的需求增长乏力,难以形成煤价上涨的预期。
结论:
供给恢复,调控灵活,下游需求不足,供需转向宽松的预期增强,煤炭现货价格将回落,郑煤1905合约亦将整体维持偏弱走势。
风险提示:
复产进度不及预期,进口煤大幅受限,下游需求超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