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国家收储制度已经作古,放储政策对糖市的影响依然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食糖国家收储制度成为历史,并不意味着国库食糖将清零,在白糖国产产不足需国产供需缺口五六百万吨成为常态情况下,国库还是需要保持4--6个月的消费量,如果按照消费1500万吨计算也就是500--750万吨。而且这个库存还会随着消费量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若按照食糖规划十三五末消费有望达到1800万吨则库存最高可望达到900万吨。 不过,无论原糖还是白糖都有保质期,同时每年每吨大约300--350元储存费也增加财政负担。以最小的成本最小代价尽最大可能保障中国人民对食糖的需求安全性是国储基本任务和责任,这就决定了国库一般不会按照最高值储备,但也不会低于最低值。预计未来国库食糖数量会在4个月到6个月消费量之间徘徊,并会完成陈糖轮换。至于轮换的方式个人认为很可能以保质期更长的原糖为主,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除了国储收储之外,南方蔗糖主产区临时收储政策预计将继续保留。不过地方临时收储和地方收储又有所区别,近几日公布的广西17万吨出库就属于地方收储,其实质等同于国家收储。而地方临时收储更多属于抵押贷款性质,是为了缓解制糖企业压榨期资金紧张问题,避免给糖农打白条。也就是说地方储备全部流向市场之后就不再收储了,而地方临时收储会继续进行,国库也会有出有进保持合理库存。 从国储出库历史经验来看确实是出现越抛越涨的结果,而且明确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稳定糖价与抑制通胀。此次国储和地方储备出库同样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稳定糖价,但没有提抑制通胀,因为当前国内通胀水平很低。国储新一轮出库起始期与开榨基本同步做法很罕见,这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对于当前糖价认可的同时对继续上涨的担忧。与国储制度相比市场更关注抛储之后糖价的走向问题,个人认为至少在春节前难以出现越抛越涨的一幕,虽然糖价会维持相对高位但毕竟处于供给曲线快速上扬期。 所以,白糖出库可借鉴棉花抛储前后的走势,抛储前上涨抛储过程中回落但还是维持在相对高位。郑糖主力合约1701日内短线压力10日均线6730,中期6760,春节前长期还是6820.日内支撑在6680,中期6630,春节前长期支撑6330.就未来一周而言,个人倾向于桂林糖会前高位区间震荡,会议结束选择震荡下行才能考验中期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