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yan1 于 2016-9-30 10:39 编辑
2016年,国内棉花市场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储备棉去库存化和下游棉花需求方面。我们认为,当前棉花市场处于上一周期的底部和下一周期的酝酿阶段,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呈现“L”形走势。 一、国际市场分析 2015/16年度至今,美棉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但美棉销售进度偏慢,在中国春节长假期间,在USDA最新的供需报告调低美棉出口量和NCC调查显示2016/17年度美棉种植意向面积提高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美棉跌破60美分至58美分一线,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2014/15年度,中国储备棉轮出量仅6.34万吨,对国际棉花市场没有形成实质利空,更多的是心理压力。而2015/16年度,预计储备棉对国际棉花市场的影响将从心理层面转变为实质影响。 二、国内市场分析 受中国收紧进口棉配额政策的影响,中国进口棉花的数量对国内外差价不敏感,国内外棉花价格走势相对独立。 储备棉去库存化预期明确,棉价驱动力向下。 中国约1000万吨储备棉去库存化预期明确,直接压制国内棉价走势,间接压制国际棉价走势。我们认为储备棉降价销售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分两种情况分别探讨:(1)如果市场上资源紧缺,涉棉企业竞拍相对积极,但纺织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如果国产纺织品与国外同档次产品价差过高,将会抑制国内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导致竞拍积极性下降,最终储备棉通过降价来促进成交;(2)如果市场上棉花资源不紧张,会出现竞拍不积极的情况,企业会通过接仓单、接竞卖新疆棉、接现货等方式补充原料库存,国储棉只有通过降价或者搭配配额等方式变相降价,来促进销售。 从近年来储备棉竞卖底价看,2013年11月18000元/吨,降至2014年4月17250元/吨(按3:1比例搭配进口棉配额),2015年7月竞卖底价继续下调至13200元/吨(2011年国产棉)。如果市场不认可储备棉的价格,则储备棉继续降价销售的概率很大。 棉价向下空间不大,底部取决于国内外棉纱竞争力。 中国的巨量储备棉去库存化,主要通过降低新增供给和提高消费两方面实现。 一方面,棉花减产已经开始,并且相关机构调查显示,2016年国内棉花种植意向继续下滑。 另一方面,棉花用量增加,只能通过降低国内外棉花价差,提高国内棉纱竞争力来实现。但棉价向下的空间并不是无限大,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支出压力和提高国内纺织业竞争力两方面因素。(1)如果国内棉价过低,无论从目标价格补贴方面考虑,还是从储备棉轮出角度考虑,价格过低都将增加财政支出压力。(2)如果国内棉价不够低,则国外低价棉将通过低价棉纱的形式继续冲击国内市场,减少国内棉花消费,不利于储备棉去库存化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棉花进口被严控后,国内棉价的低点主要取决于国内外棉纱的相互竞争情况。2014/15年度以来,中国严控棉花进口配额,棉花进口量大幅减少。但棉纱进口没有配额限制,且进口关税较低。 2015年储备棉轮出时间在7-8月份,鉴于2016年棉花减产和棉花进口量下降预期较强,二季度储备棉轮出的市场预期强烈,但价格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调整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预计上半年国内棉价呈现下跌走势,而下半年开始国内外棉价达到动态平衡。 王燕 中信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