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如何诸多在不确定因素中,寻找“确定性”机会,成为众多市场参与者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位参与商品市场投研近十年的“非成功期货参与者”,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投研经验,谈几点个人感悟。 1、投研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我们常听到一句老话:“成功不是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性”。那期货投研大师们成功的“必然性”来自哪里呢?通过十多年的观摩学习,我发现投研大师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投研体系。不论这种体系是来自于严谨的理论体系,还是来自于朴素的投研逻辑。而投研体系又包含了研究体系和交易体系。两者兼具,是成为投资“大师”的必要条件;具备其一,亦可以有希望成为“高手”。 为什么要有体系?个人认为:体系能够帮我们提升投研的“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有了投研体系,我们就能够持续不断的发掘和输出商品市场的投资机会。有了投研体系,我们在投资时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如何搭建研究体系? 随着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商品研究也随之而越来越“卷”,我们平时需要跟踪研究的变量也越来越多。虽然影响价格的变量众多,但是我们在搭建研究体系时还是化繁为简,最后把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归因于“供”、“需”和“资金”三个核心维度。在上述三个维度之中,“需”的影响权重最高,排在首要位置;其次是“供”,最后是“资金”。下面就具体来看一下。 首先,如何搭建框架,跟踪“需”的变化。需求的研究是最难的,影响因素最多。我们一般将其变化归因于宏观因素和产业因素两个主要维度。因此,我们在研究框架中必须把宏观变量和产业变量加入进去。通过上述两个核心变量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和需求预期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预期差。 其次,如何搭建框架,跟踪“供”的变化。对于工业品,尤其是黑色商品,供应通常跟着需求“跑”,同时还受到产业政策环境的影响。相较于“需求”跟踪的混沌状态,“供应”跟踪在借助第三方机构高密度的调研数据之后,相对较为清晰。而这也是黑色商品研究中“卷”的最严重的一个维度。 最后,如何搭建框架,跟踪“资金”的变化。这里的“资金”,我们包含了市场情绪、多空持仓博弈、技术形态分析等诸多因素,将其全部归于“资金”因素。为什么我们在“供”“需”因素之外,再加入一个“资金”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商品市场时常会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行情变化。当市场处于“过热”和“过冷”阶段时,其定价的决定因素不是供需,而是“资金”。 “宏观+产业+资金”三维一体,就是我们跟踪商品市场的框架体系。 3、如何借助研究体系发掘投资机会? 有了体系之后,如何利用体系发掘投资机会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通常而言,我们通过基本面研究可以识别出商品的“估值”高低和驱动“强弱”。 如何识别“估值”高低?通过对需求、供应、库存、利润、基差等诸多因素的量化评估,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某个商品“估值”的高低。比如,“高供应、高库存、高利润、低需求”“三高一低”组合出现的时候,其估值肯定是高的;“高需求、低供应、低库存、低利润”“三低一高”组合出现时,其估值肯定是低的。当然,上述因素的组合是多样的,我们需要综合评估。 如何识别“驱动”强弱?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发现某个商品的估值很高,就是跌不动;或者某个商品的估值很低,就是涨不动。主要原因,就是驱动没有出现。通常而言,宏观和产业政策、突发事件、以及产业数据的变化,均可以成为驱动商品价格涨跌的催化因素。 综合而言,“宏观+产业+资金”三维一体的研究体系,以及“估值+驱动”的策略分析体系,是我们判断商品价格方向,把握商品投资机会的“章”和“据”。 以上就是我对商品投研几点感悟,供广大朋友们参考。不足之处,多多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