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现货市场维持稳定 期货价格大幅震荡 春节后,玉米现货市场整体相对稳定,产区价格保持坚挺,销区受进口粮源、小麦等替代影响,价格相对偏弱。目前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三等新粮收购价格2900元/吨左右;东北港口三等新粮收购价2900元/吨左右,折算到仓单成本在2940元/吨以上;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格普遍在3000-3050元/吨。从长周期来看,临储玉米消耗殆尽之后,年度内玉米供需缺口较大大,缺少临储玉米支撑后,玉米的长周期牛市格局确立。尽管进口玉米数量大幅增加,国产小麦和稻谷替代数量显著提高,但长周期缺口牛市逻辑没有改变,形成产区带动销区,现货带动期货的格局面。截止3月3日,大连玉米期货盘面主力2105合约2763元/吨,较港口现货仓单成本低177元/吨左右。 市场余粮需应对新粮上市前的长期需求 截至2月2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7349万吨。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2月2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148万吨。新粮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老百姓对玉米价格相对满意,售粮进度快,这也意味着后期老百姓余粮较上年显著偏低,供给能力下降。从天下粮仓的数据来看,截止2月26日,东北产区整体售粮进度在77%左右,华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75%左右,较上年度快3-4个百分点。剩余部分粮源,一方面整体较往年偏少;另一方面属于东北地区篓子粮,销售节奏较为缓慢且零散,难以形成有效供应;再则,非洲猪瘟后时代,产区牛、羊、散养家禽等数量大幅增加,产区基层饲料需求较大,剩余部分散粮供应本地基层较多。因此总体看农户粮源对未来供应的影响已经不大。 从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库存来看,根据天下粮仓调查的119家玉米深加工企业,截止2021年2月26日当周玉米库存总量(含拍卖粮)为551.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21.4万吨增加130.4万吨,增幅30.94%。而由于市场相对看好后市,市场参与主体增加,今年贸易商库存水平整体较上年度也有明显增加。但从时间周期来看,市场库存水平仍然不高。对比往年,临储玉米出库时间多数年份在6月份,临储玉米出库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即市场备库需求仅2个月左右。但是今年临储玉米拍完后,华北地区玉米库存需对接到9月份新粮上市,东北地区玉米库存需对接到11月份。因此,相对应华北地区库存需求在6个月,东北地区库存需求在8个月,为往年的3-4倍,因此从时间周期来衡量,目前市场库存水平并不高。 市场需求恢复性增加的基础较为坚强 目前,国内生猪整体产能恢复形势良好,饲料需求恢复性增长的基础较为牢固。尽管2020年4季度以来,流行性腹泻、蓝耳病、非洲猪瘟等疫病发生率较高,疫病死亡率较往年有明显增加,但是整体生猪产能及存栏数量提高后,疫病导致的损失率较为有限,市场呈现“高淘高补”的格局,对饲料需求恢复性增加仍有较强支撑。从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 环比增长了1.1%,已经是连续16个月增长, 同比增长了35%。1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了35.3%,按去年的各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平均递增2.1%的速度,预计到今年6月份左右,生猪存栏量就会完全恢复到2017年的存栏水平。根据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21年2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5276.1万吨,同比增长10.4%。分品种看,猪饲料产量8922.5万吨、同比增长16.4%,达到2018年历史最高产量的86%;2蛋禽饲料产量3351.9万吨、同比增长7.5%,肉禽饲料产量9175.8万吨、同比增长8.4%,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318.8万吨、同比增长18.9%,均创历史新高;水产饲料产量2123.6万吨、同比下降3.6%;宠物饲料产量96.3万吨、同比增长10.6%;其他饲料产量287.2万吨、同比增长18.7%。总体来看,饲料需求的基础仍然较好,饲料需求较2020年呈现增加趋势。 因此,总体来看,在巨大缺口结构中,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支撑相对强烈。从季节性供应节奏来看,每年11月份新粮上市到第二年的4月份,属于玉米供应最充足的季节,5月份之后市场进入消化库存,逐渐进入新陈接轨的季节。目前来看玉米供应最紧张的季节还没到来,因此玉米市场的牛市或将延续,不排除玉米期现货价格继续创历史新高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