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USDA和MPOB报告的影响 最近两大机构USDA和MPOB相继发布了3月份的市场供需报告,作为两大市场主要关注的报告,其对国内油脂及油粕的价格有着比较强的引导作用,对未来的价格走势也有一定的方向性,目前来看,此次两大报告整体是偏空为主,但是其对我国国内油脂价格的影响还是需要具体分析,总体来USDA的报告对豆油和豆粕的利空并不明显,整体美豆的情况对它们还有较强的支撑,但是MPOB的报告对棕榈油未来供应的预期比较不看好,利空棕榈油的价格。 接下来我们看下报告的具体内容。最新的美国USDA4月的月度供需报告显示,全球大豆20/21年度的供应预期是有所上调,期末库存也是有所抬升,所以在全球范围的视角下大豆的供应是足够的,虽然库存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库销比还是在健康的水平。单独来看下美国这边的数据,美国大豆的库销比较上月抬升到了5.2%,但是整体还是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细看美国内部的变化,USDA下调了美国国内大豆的使用量,并且上调了其大豆的出口量,两者幅度相当,并未改变总使用量和期末库存,但是国内整体大豆下价格还是继续上调,从上月的11.15美元/蒲上涨至11.25美元/蒲,整体报告来看,对市场的影响还是中性稍偏空。此外最近的MPOB棕榈油月度供需报告显示,马来三月的棕榈油产量较上月猛增了28.43%,到达了142.3万吨,而市场预期产量为134-140万吨,除了产量超预期增长外,二月的马来西亚棕榈油期末库存为144.6万吨,而市场预期期末库存预估区间为131-133万吨,期末库存的超预期上涨也是利空棕榈油价格。所以整体MPOB报告也是偏空为主。 目前两大月度供需报告此次均是偏空,从供应端上对近期的行情产生了压力。而其对国内的影响还是要具体分析。 首先来看下国内库存方面。现在国内的大豆库存虽一直在下降,但是对比往年,其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说明近期的供需方面尚未有太大的变化,而五月份开始,大豆的到港量预估就开始达到1000万吨的水平,虽然供应增加的非常迅速,但是纵观近几年,五月份本身就是季节性的大豆到港高峰,今年的大豆供应预期和去年比较类似,但是去年的国内大豆供应以及国内豆油豆粕的库存皆是处于历史低点,相比较而言,目前只有豆油的库存和去年的水平相当,所以整体看来,供应方面对豆类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其中豆油相对于豆粕来说,库存方面的容纳度要更强一些。 除此之外,国内的产量方面,由于进口成本抬升,压榨利润下降,目前国内进口大豆的压榨除了巴西豆尚有些许利润外,其它豆的压榨都处于亏损状态,较差的榨利也是近期油厂开机率下降的一大原因,但是随着后期大豆的大量到港,开机率也会被动抬升,但是保持在这个榨利水平下油厂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在进口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会对盘面价格起到比较强的支撑,但是一旦进口成本下降下来,榨利恢复加上开机率上涨,整体对豆油豆粕的价格都会产生较强的压力,但是考虑到美豆目前价格的刚性,进口成本可能较难下降,所以目前的榨利水平对国内豆油豆粕都有较强的支撑,豆二的价格也会比较坚挺。 最后来看下国内的消费情况,目前国内疫情控制良好,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总剂次数全球第二,但是接种率只有不到12%,基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亿人的接种,任务不小,但钟南山院士也表示今年6月,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计划达到40%。所以参考目前国内的发展,预计疫情对国内消费的影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豆粕这边,由于目前国内非洲猪瘟的疫情还在爆发,生猪价格也马上就要回到正常水平,整体生猪这边的饲料消费还是需要等到猪瘟的好转,此外对豆粕消费影响比较大的另一个消息就是近期农业农村部出台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政策方面的推动,可能会对豆粕未来的消费产生影响,但是因为此方法的推行以及实施完善尚待时日,所以近期对豆粕的影响不会太明显。 最后整体来看,此次报告对国内的影响主要是在供应面上,豆类影响变化不大,但是棕榈油进入季节性增产,产地库存压力较大,所以单从供应端来说,豆粽价差就已经开始转向了,在棕榈油持续增产的情况下,豆粽价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此外,对豆油和豆粕来说,近期的价格受到产地端价格坚挺和进口成本的提振,价格预计还是处在易涨难跌的行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