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由于2003年之前,上期所上市的有色品种仅为沪铜、沪铝,故其他有色品种选用LME市场报价。通过复盘2003年SARS疫情时期的有色金属市场,我们发现,在疫情蔓延初期,有色除白银外皆录得上涨,涨幅最大的依次为镍17.2%、铜10.73%、铅7.29% ;在疫情爆发期,有色品种除白银外皆录得下跌,这段期间白银与黄金走势相对背离,而其中受宏观避险情绪影响最大的“铜博士”跌幅达6%,仅次于伦镍跌幅达7.9%。疫情逐渐平稳后,有色品种止跌反涨,涨幅最大的依次为铅5.28%、铜3.98%、镍2.24%,疫情平息后,在CRU金属指数涨幅为34.08%的背景下,镍涨幅最大107.53%,其次为铅51.52%,铜35.69%。
我们认为,2003年金属价格的上涨主要与当时经济复苏和持续增长(以美国经济的复苏预期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首)有关,从而带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复苏。在 SARS 疫情过后,第三季度 GDP 增长仍然高达 9.1%,前三季度 GDP 增长平均为 8.5%。其中,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2003年工业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 72%,其中电子通讯制造业、汽车工业等增长较快。分品种来看,
(1)铜:2003 年开始全球电解铜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地,下游建筑、电子和电力消费的增长带动了电解铜行业的稳定增长。因此,在铜精矿紧缺与经济增长刺激铜消费的矛盾下,铜价大幅上涨。
(2)铝:2003年全球电解铝市场过剩情况比较严重,因此电解铝价格走势相对弱于电解铜、镍、锡、铅、锌等其它有色金属,不过由于全球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连动性,以及氧化铝的大幅上涨的影响,电解铝的价格当年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中国电解铝产能的快速扩张,造成了全球氧化铝的短缺。
(3)铅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的产量也快速增长,从而带动铅产业的快速增长。同时,2002到2003年全球铅供需格局由过剩转为缺口。另外,伴随镀锌板(汽车、家电用钢板)产能的快速增长,对锌的需求量也稳定增长,铅的供应过剩格局持续缩小。
(4)镍:由于国际市场对不锈钢需求的大幅增长,并且镍供应有限,当时主要镍来源是硫化镍矿,而全球不锈钢制造商需求旺盛,国际镍研究组织预计2003年镍产量为122万吨,2004年镍产量为128万吨,全球镍供需缺口在3万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