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卡比 于 2020-7-24 09:48 编辑
1季度受春节假日、新冠病毒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小麦市场购销整体清淡。3月以后,随着疫情防控得以控制,物流逐渐恢复,市场供应增加。由于下游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开工率不高,小麦库存消化缓慢,大部分制粉企业小麦采购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策略。国际小麦价格因供需关系影响,短期出现大幅反弹。 2019/2020年冬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2℃,其中黄淮东部、江淮、江汉大部等地偏高2~4℃,热量条件利于植物越冬和生长。冬季,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以上,其中华北、黄淮、江淮北部、江汉西部等地偏多8成至4倍,水分条件明显好于常年;土壤蓄墒充分,也为小麦春季展叶和返青生长奠定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截至3月底,西北、华北、黄淮东部冬小麦大部处于返青起身阶段,黄淮西部、江淮东部大部处于拔节期,江淮西部、江汉部分进入孕穗期;西南大部处于孕穗抽穗期至开花期,局部进入乳熟期。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3%、77%,去年同期占比分别为24%、74%。 3月下旬,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明显大风降温和较强降水天气。但由于北方冬麦区大部在0℃以上,整体对冬小麦影响不大,降温天气利于抑制因前期气温偏高冬小麦生长偏快的态势,降水过程利于北方冬麦区土壤增墒和冬小麦后期生长;仅河南、山东北部、陕西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霜冻,对墒情偏差、旺长或长势偏弱的冬小麦拔节不利。 2020年全国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将重于去年和常年,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呈重发态势;全国发生面积8.6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8亿亩次,虫害发生3.8亿亩次。 2020年1月,由于正值春节假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影响,全国小麦市场购销整体表现较为清淡,同时受成本、政策性小麦购销底价保持不变等支撑,市场麦价波动幅度有限。随着春节临近,各地面粉加工企业陆续停工停产,面企以消化库存为主;主产区部分区域粮食储备企业虽加大储备小麦轮出力度,但销售难度较大。2月以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整体稳定、局部小幅上涨。虽然政策性小麦投放力度加大,但受疫情影响物流交通受到限制,市场购销恢复缓慢,尤其基层麦市上量仍然有限。由于局部地区市场阶段供需显得偏紧,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为吸引粮源,小幅提高小麦收购价格。进入3月份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内小麦市场购销恢复加快,市场供给量增加。主产区小麦价格走势以稳为主。市场购销清淡的格局未改,基层余粮购销基本停滞,主要是各地轮换粮降价出库,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厂家为了防止库存大量积压,采购谨慎。 春节过后,国家政策性小麦成交数量较节前有所增加,但整体成交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这说明由于国内小麦市场预计供给充裕,疫情下各市场主体心态也较为理性、平和。2月以来,国家临储小麦周度成交量呈现增加态势,除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每周固定批量的政策性小麦粮源之外,各地方电子交易平台也已陆续开始交易,保证了市场粮源供给。从成交率来看,交易普遍较为活跃。由于国内小麦总体供给充足,特别是政策性库存保持在较高水平,加之各级储备小麦也正值轮换周期,后期小麦市场供给总体仍较为充足。3月以来,政策性小麦拍卖市场投放充裕,各级储备企业小麦轮换积极、出库增加,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率维持偏低水平,各地储备小麦轮换出库积极性较高。由于市场对后市小麦行情预期看淡,各级储备小麦轮换出库十分积极。尤其中储粮电子交易平台推出的专场拍卖更是密集频繁,市场近期轮换小麦上市量明显增加。 国际市场:近期的期价上涨主要由于一些国家小麦减产预期,以及疫情影响下的囤货需求推动,预计CBOT小麦期价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坚挺,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后,期价预期也将随之回落。 国内市场:当前阶段的小麦行情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短期供应、需求、加工等多方面。但疫情对市场影响大多只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很难改变市场的供需格局及价格运行趋势。随着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量加大而面企采购需求回升缓慢,麦市步入供需宽松格局,国家临储小麦性价比劣势随着流通市场麦价重心下降逐步显现。总体来看,预计在小麦供需整体宽松且政策性库存充足、去库存力度不减等影响下,2020年小麦市场价格仍将保持“上有顶、下有底”的“箱体”波动走势。
随着2019年市场上的粮源逐渐减少,黄河以北山东及河北等地,面粉加工企业会遇到到货量减少的情况,后期随着疫情控制和学校逐渐开学,面粉需求将有所回暖。此外,河北、山东两省库存压力相对较轻。一方面,两省临储小麦库存在国家临储小麦总库存中占比不大,且所存小麦基本为2016年以后产,存储时间不长,质量较好;另一方面,两省制粉企业集中,消化能力较强。因此,在接新前,华北地区一些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或因粮源问题而推高当地小麦价格,不排除出现区域性和阶段性价格坚挺的情况。同时因距离2020年新麦上市还有2个月,由于国际粮价或将影响国内粮价走势,因此不排除接新前国内小麦价格有区域性上涨的可能。其他省份由于临储库存数量较大,且2014年至2016年产小麦库存也占较大比例,后期去库存压力偏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