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摘要 粕类观点 ■ 市场分析 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本年度美豆已经定产,市场的交易重心已经转移至新季南美大豆的产量情况上,如果巴西想要完成1.63亿吨的预期产量,需要增加150万公顷的面积延续53.3蒲式耳/英亩的历史最高单产。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此前巴西中北部大豆主产区的天气长期面临着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虽然近期迎来了一波降雨,暂时缓解了不利天气所造成的紧张局面,但是从最新的天气预报来看,未来巴西降水又将开始减少,因此本年度的天气无法与去年丰产时期的天气相比拟,而去年的单产水平正好是53.3蒲式耳/英亩,这也意味着按照今年的天气状况,想要延续历史最高单产是十分困难的。另一方面巴西当前的种植成本为128雷亚尔/60公斤(约为1100美分/蒲式耳),趋近于巴西大豆的卖货价格,巴西农民的利润被大幅压缩,因此农民是否愿意进一步扩种也值得商榷。从现实的种种情况来看,巴西想要实现丰产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尤其是在今年的厄尔尼诺天气已经表现出异于历史正常水平的情况下,1.63亿吨的历史最高产量或难以达到。而阿根廷方面,虽然目前天气及种植情况都十分顺利,产量恢复或将顺理成章,但是阿根廷的大豆出口量仅为500万吨左右,考虑到今年阿根廷大减产时期对于市场的影响情况,新季大豆产量恢复或也难以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而美国方面更多的会在明年二季度后重新回到市场的目光当中,目前来看,在俄乌战争之后,用地成本、种子、化肥等农资成本都大幅上升,近两年来美国的种地成本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也给到了大豆非常强的底部支撑,叠加美国维持几年的低库存状态,整体的美豆供需平衡表并不宽松,因此明年美豆价格的底部相对确定。后续需要持续观察新季大豆播种期时与其它作物的比价关系和关键生长期时的天气情况。国内方面,下游消费确实相对较为疲软,养殖行业已经延续了将近一年的亏损状态,企业及中小散户资金情况都相对偏紧,因此对于高价饲料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差,消费端的确是压制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但是考虑到当前仍旧过剩的生猪产能,明年1-2季度的生猪出栏量依旧庞大,刚需消费依旧存在。叠加国内每年1亿吨的大豆进口量,国内豆粕价格更多的还是跟随南北美大豆价格的变化而波动,因此短期内影响价格变化最大的因素仍是南美天气,考虑到当前的价格已经将巴西的丰产和阿根廷恢复性增产预期充分定价,因此明年5月前的大豆及豆粕价格或仍有一定上涨空间。而下半年则更多要聚焦于关键生长期时的北美天气,只有在天气利好并实现丰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缓解目前偏紧的供需格局,因此明年整体的大豆及豆粕价格仍值得期待。 ■ 策略 单边谨慎看涨 ■ 风险 南美新季大豆丰产 玉米观点 ■ 市场分析 在经历了8月份的一波上涨之后,由于新季玉米上市的季节性影响,叠加本年度国内玉米实现丰产,目前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围绕成本线附近磨底震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玉米价格将会一直偏弱运行,尽管对于我国来说,对于玉米的进口需求并不如大豆那般庞大,但是自从临储托市收购政策取消之后,我国的玉米需求一直存在6000-7500万吨左右的刚性缺口,需要用进口玉米和其它替代谷物来弥补。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推出的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今年以来巴西玉米进口数量增加明显,开辟了全新的进口渠道。此外,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高位也预计将维持常态化,并且配额外谷物进口数量也大幅增加,高粱、大麦、小麦等作物将共同支撑能量谷物替代的供应,这也意味着我国玉米的价格将会与国际玉米及其他替代谷物价格联动的更加明显。而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首先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导致全球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种植成本随之增加。本年度美玉米的种植成本在480美分/蒲式耳左右,而这一价格与当前的盘面价格基本一致,这可能会使得新季玉米的种植利润比价处于劣势,考虑到过去这个作物年度的主基调为缩减大豆和棉花的种植面积转向扩种谷物,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新季种植面积的方向极有可能发生转向,变为扩种大豆、缩减谷物的种植面积。巴西玉米在本年度实现了丰产,但是同样考虑到大幅上涨的种植成本和目前的高温干旱天气,CONAB已经下调了巴西新季玉米的面积和产量预估。因此明年需要持续关注海外玉米及谷物产量变化,如果供应端出现减产,那么整体谷物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 ■ 策略 单边谨慎看涨 ■ 风险 南北美新季玉米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