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日期:2023年4月25日
2020到2022年全球大疫三年以来,叠加负油价,美联储频繁加息,俄乌冲突等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多国纷纷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叠加三峰拉尼娜的助推,全球油脂油料和谷物等农产品大涨。从下图可知,从国内外最主要28个农产品的涨跌可看出,过去三年涨幅独占鳌头的是CBOT豆油,涨幅高达85.54%,第二第三是连豆粕和连玉米,涨幅分别为78.66%和75.21%。只有两个品种下跌,倒数第一的为生猪,跌幅达43.3%,倒数第二是红枣,跌幅11.13%。
而这一切的涨势在2023年即将终结,原因很简单,第一疫情的结束意味着物流的畅通,货物运输造成的延迟利好不复存在;第二俄乌冲突虽然仍在持续,但对市场的影响已然趋常态化,且一季度USDA中不断调增俄罗斯和乌克兰谷物的出口量,也是因两国需要大量出口农产品换汇来应对前方的战事;最后是三峰拉尼娜基本宣告结束,据NOAA数据显示,三季度即将转为厄尔尼诺。整体来看,过去三年谷物和油脂油料大涨的基本面在今年已然不复存在,丰产预期在价格上基本体现,未来还要关注新季的天气和长势情况。
一、全球玉米供需紧蹙局面得到缓解 (一)4月度报告中性偏多
2023年4月供需报告显示,USDA预估全球2022/20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2.9535亿吨,3月预估为2.9646亿吨,市场平均预期为2.95亿吨;本次报告中最大亮点为讲阿根廷玉米产量下调至3700万吨,低于3月供需报告预期的4000万吨,因此全球玉米库存下滑。美国玉米方面,报告中将总供给和总消费均下调1000万蒲式耳,因此期末库存维持13.42亿蒲式耳未变。整体来看,4月USDA供需报告偏利好,但利好幅度一般,难以推升价格大涨,未来市场将关注美国天气情况。
(二)天气炒作正式拉开序幕 从目前的ENSO指数来看,自2022年12月初ENSO指数升至-0.5℃,到了2023年初再度升至0℃附近,到了3月上旬已经升至0.5℃附近,这意味着太平洋海温指数已经从中性悄然向厄尔尼诺天气转换,如果这样的海温持续五个月,至8月则宣告厄尔尼诺正式形成,而在此期间对北美天气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会给北半球带来高温降水,有利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生长,但强厄尔尼诺也会形成涝灾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后面的天气变化需继续关注。
二、国内玉米与替代品之间的“那些事儿” (一)麦玉价差缩窄挤占玉米饲用需求
而自今年由于拉尼娜天气结束,全球谷物产量大幅恢复,农产品的集体下跌也拖累了原本有缺口的国内玉米。长达三年的谷物贸易利润周期被丰产终结,今年3月中旬以来小麦不断下跌,跟玉米价差不断缩窄。虽然4月初,山东多地直属库将陆续启动轮换收购,小麦价格止跌回涨,多家粉企开始上调收购价格,小麦市场终于在持续下跌的氛围里获得一丝喘息。但当时山东局地的陈小麦价格一度甚至低于玉米30~60元/吨,目前二者基本平价,均在2880元/吨附近。因此有仓容的厂家积极采购小麦,虽然基层小麦存量不大,但对饲企很有吸引力,玉米需求因此受到一定挤占。
(二)稻谷大麦等谷物替代玉米有限 自2月初开始稻谷定向拍卖的传闻就开始影响玉米市场,直到3月下旬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公告发布,拍卖于3月28日开始,当期投放量90万吨,其中2018年产稻谷28万吨,2019年产40.5万吨,2020年产21.5万吨。起拍价2018年早籼稻2380,中晚籼稻2480,粳稻2520,年份差50元/吨,等级差40元/吨。虽然投放的量级只是去年的一半,但对于当时本就摇摇欲坠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且拍卖落地后玉米市场也并未呈现利空出尽。但目前饲企首选能量谷物还是小麦,因此陈水稻的影响受限。
三、一季度谷物进口整体略增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玉米进口总量为219万吨,为今年最低。2023年1~3月玉米累计进口总量为752万吨,同比增加了6.06%,整体来看进口同比依然增加。今年进口的主要来源增加了巴西,且超过了乌克兰,成为美国之后的我国玉米进口第二大国。
目前我国南北港口玉米库存均偏低,截止4月14日国内北港玉米库存441万吨,环比下滑4.34%,同比增加2.08%;南方港口库存44万吨,环比下滑8.33%,同比下滑8.39%,目前来看北港库存为历史同期偏高水平,而南港位近几年的中等偏下水平,因玉米持续下跌,下游补库谨慎,观望心理较重,因此北港库存依然维持高位,库存消耗偏慢。
总的来看,国内小麦替代玉米一般是有固定周期,今年大约是4月初至9月末,也即新玉米上市前,替代量大约1800~2000万吨左右。陈稻谷方面,按照拍卖成交的一半来折算,替代量预计900万吨左右。进口高粱预估替代300万吨左右,同比下滑;进口大麦替代整体基本较上周持平或略减。如此一来,整体国内替代水平同比略持平,主要是陈稻谷较去年量减少,而小麦替代同比增加。不过新玉米上市后能否继续替代还需看和小麦价差情况。
四、后市操作及建议 从全球玉米供需来看,2022/23年度国际谷物供需紧蹙局面大幅缓解,全球库消比呈上升态势,由于此前俄乌冲突造成玉米供给担忧持续推升价格,增厚其种植利润,因此美国新季玉米面积增加为大概率。而供给增加势必带来丰产预期,全球谷物价格在经历三年价格高企后或将进入区间震荡通道。
国内方面,二季度饲料需求可能转好的预期,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犹在,进口+替代仍是补足缺口的主要途径。巴西玉米进口通道打通后,我国美国玉米进口减少,因此全年进口量预计整体基本同比持平;而小麦价格全面回落后替代优势体现,限制玉米反弹高度,后期二者价差维持平水或持续打压玉米。但新季播种在即,玉米地租及农资成本居高不下,及今年新季面积减少预期继续支撑玉米价格。未来在需求支撑下,供应节奏的转变或使玉米价格有阶段性上涨,但全年价格重心预计较去年有所下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