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利多因素分析
1、异常天气作祟,减产幅度有可能增加
近期内地由南向北大范围强降雨,有可能会对不耐涝的棉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尤其是对种植面积占全国9%,内地产量第三的湖北省影响较大。而且今年由于拉尼娜的影响,天气不确定性增加,新疆天气一旦出现异常势必对本已因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产量下降的棉花雪上加霜。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2016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385.1万亩,同比减少733.7万亩,降幅14.3%,产量继续减少30万吨至460万吨,未来不确定的天气有可能增加减产的幅度,天气异常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
2、15年产棉基本售罄,国储成交保持火爆
市场2015年产的新棉基本售罄,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截至7月1日,全国累计加工皮棉507.6万吨,累计销售皮棉503.4万吨,剩余仅4万吨。在新棉耗尽背景下,市场棉花供应主要依赖国储棉的轮出。国内棉花月均需求量在62-65万吨之间,但国储棉由于公检的问题,在整个6月只轮出了47万吨,日均2.2万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从7月初,国储棉加快了轮出速度,日均轮出 量达到3万吨,但从国储棉竞拍成交来看,国储棉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截止7月19日,国储棉已连续16个交易日全部成交,成交均价从月初的13368元/吨涨至15458元/吨,上涨2090元/吨。
图2国储棉竞拍成交情况
3、贸易商囤积国储棉,加剧市场棉花供应紧张
本轮国储棉竞拍有别于之前的一点是贸易商也可以参与国储棉的竞拍,从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的成交数据显示,国储棉中有超过45%的棉花由贸易商拍得。但是目前贸易商仍在保持观望心态,出货较少,原因有两个:1、贸易商手中多是优质棉花,多在囤货看涨等待8、9月市场青黄不接的棉价。2、一些大型贸易商套保竞拍的棉花,担心基差走弱,期货端亏损过大,因此保持观望。保守估计目前贸易商手中至少35万吨国储棉没有投向市场,因此贸易商的积极竞拍加剧了市场棉花供应紧张问题。
4、进口棉价格飙涨,内外棉价倒挂
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用棉出现紧张,大量进口美棉和澳棉,美ICE期棉大幅上涨,指数突破两年来68.08美分/磅的高点。外棉上涨,叠加上人民币连续贬值,进口棉价格飙升,截止7月15日进口棉(FC M))配额内港口价报14136元/吨,较月初上涨1798元/吨,高出国产棉138元/吨,五年来内外棉首次出现倒挂。
5、棉价上涨向下传导顺畅,内外纱齐涨
内外棉价上行推动纱线价格的飙升,从5月3日国储棉开始轮出至7月19日,棉花成交均价上涨3030元/吨,下游纱线在棉花推动下同样快速上涨,国产纱(32S)上涨2530元/吨,进口纱(FCY 32S)上涨2745元/吨。外纱涨幅明显高于国产纱,目前进口纱超过国产纱670元/吨,国产纱竞争力增加,有利于增加棉花需求。纱线上涨幅度虽然不比棉花,但从最近几天看国储棉成交价上涨动能开始疲弱,而纱线价格仍在快速上涨,前期棉价的上涨正在向下游传导的过程中,未来涨幅有可能超过棉花,推动棉价继续上涨。
棉市利空隐患分析
距离9月中旬新棉上市越来越近,棉市两大隐患逐步显现。
贸易商手中囤积大量国储棉,保守估计目前将近有35万吨的棉花,这一堰塞湖一旦在9月新棉上市前泄洪,将使得市场供应短期放量。
2、隐患二
新棉上市之前,国储棉何时结束轮出决定了市场棉花供应压力,应重点关注,截止7月19日200万吨的轮出计划,剩下60万吨,按照一天3万吨的量轮出,只能维持到8月16日,距离8月31日尚有11个交易日,如果国储轮出延续到8月31日,则将增加33万吨的供应,如果按照市场传言国储政策转变延长至9月20日,则增加75万吨,将对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
由下表可以简单预测:如果国储棉在8.16结束,则新棉上市前棉市供应略紧张,如果至8.31或者按照市场传言延至9.20,则棉花供应超过需求,市场棉价将承压。
表1:至9月中旬新棉上市前棉花供需预测(万吨)
总结及后市操作建议
8月中旬前,贸易商囤积的棉花没有大规模流入市场的前提下,纺织厂补库仍将以供应紧张的国储棉为主,进口棉价格过高对市场影响有限,而纱线端国产纱正处于价格上涨过程中,棉价上涨向下游的传导顺畅,进口纱对国产纱价差扩大,增强国产纱的竞争力,会增加国内棉花需求。因此短期看棉花基支撑因素仍较强。
8月中旬至新棉上市前,贸易商囤积的国储棉将流向市场,而国储棉结束时间决定了市场棉花的供应压力,应重点关注。目前看,国储棉按照一天3万吨速度轮至8月31日是大概率事件,将在原200万吨的计划上增加轮出33万吨的棉花,市场供应压力将增加,因此新棉上市前棉花有可能出现一次深度回调。
操作上,8月中旬前,继续逢低做多思路,01合约预期高点在16000-16500之间,风险上重点关注贸易商集中出货时间点和国储棉轮出结束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