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分析中美两国在2008年和2020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纵向(两次危机)和横向(国家之间)比较,判断国内当前政策所处的阶段以及未来对资产的影响。
当前中国财政刺激政策的规模(约2.6万亿,占GDP比例2.5%)小于2008年同期(4万亿,占GDP比例13%),且暂无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出台,或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或者5月两会前后)还将有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蓄势待发。货币政策方面,2009年强调“适度宽松”而当前主轴在“稳健”;2008年是“大步奔跑”2020年是“小步快走”。借鉴美国经验,5月中国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宽松为财政做准备。
Ø 未来中国政策的发力点在哪里?短期见效快和稳就业的消费领域,中长期拉动经济的基建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可能会继续加大减税规模并增加再就业相关投入。 Ø 未来政策空间还有多大?同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疫情之下中国截至目前的财政刺激力度偏低。保守估计,未来财政刺激政策规模或达到GDP比例5%,也就是至少还有约2.6万亿在路上。如果2020年目标名义赤字率升至3%-3.5%则对应财政赤字约5.15万亿元至5.65万亿元。若要满足5月发债高峰资金需求同时不挤占当前市场流动性,则5月央行还需再投放流动性至少2.3万亿元。 Ø 未来政策的拐点在什么时候?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6月有货币政策边际收窄的可能。需要观察实体融资需求是否好转,其中一个指标是M2与社融增速之间的分叉是否靠拢。近期一个需要注意的新变化是贸易摩擦再起,也不排除货币政策放缓调整速度,子弹慢慢打,为未来有可能升级的冲突预留后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