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的前世今生 自1960年成立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一直主导着石油市场。不过,随着2010年以来美国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OPEC的全球份额被不断削弱。出于对美国攫取市场份额的不满以及打击美国页岩油,以沙特为首的OPEC决定增产压价抢市场份额。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美国页岩油生产的韧性以及灵活性,该策略不仅没有遏制美国原油产量,反而使得传统产油国陷入不同程度的危机,最终迫使沙特放弃增产压价策略。于此同时,由于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原油市场的传统竞争对手,意识到加强合作的必要性,此后形成的生产联盟也多次出台减产政策,稳定了油价并维护了各自利益。 OPEC+谈崩的可能原因 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4年的甜蜜合作期在2020年3月遭遇重大挫折。俄罗斯在本次OPEC+会议上否决了减产的提议,作为报复,沙特宣布立即大幅下调销售的原油现货价格,并在4月起大幅增产。对俄罗斯而言,一种原因,在需求稳定的前提下,减产对冲非OPEC国家增产是可行的策略,而当需求受到疫情影响的冲击,且在疫情控制时限不确定的情况下,贸然减产不仅不能提振油价,反而丢失市场份额,得不偿失不如不动。另一种原因,2019年年底,美国宣布对俄汽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制裁。2020年年初,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俄油旗下子公司,原因是该公司参与委内瑞拉原油的运输和销售。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公司是俄油和俄汽。因此,俄罗斯拒绝减产或是想利用市场冲击来打压美国页岩油,更多的是一种战略上的诉求和博弈。 对于沙特而言,一方面,在OPEC+的历次减产中,沙特始终很好的履行减产协议,并且在其他国家没有很好履约的情况下,主动超额减产,市场份额不断丢失。而作为合作方的俄罗斯,这几年事实上并没有很好的履约,反而超越沙特成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国,因此,沙特的不满和报复也是情有可原。另一方面,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的政治抱负是想把沙特打造成多元化发展的经济体,即施行国家转型计划,希望通过减少政府补贴、增加税收和发展其他行业,减少对石油经济的依赖,而这当中,沙特阿美的成功上市则被认为是沙特经济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关键举措。因此,尽管增产会造成原油市场动荡,但也不能阻止沙特经济改革的步伐。当然,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沙特想通过此次强硬手段,来逼迫俄罗斯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价格战长期不可持续 俄罗斯2020财年预算平衡油价水平是42美元/桶。目前国际油价水平已经明显低于这一价位水平。因此,我们认为,短期俄罗斯可以承受,而长期,由于低油价将影响到财政收入,汇率以及外汇储备等,俄罗斯长期则无法承受低油价。对于沙特而言,拥有全球最大的闲置产能意味着供应能力的优势,不过,由于这几年油价整体水平不高,收入的减少以及支出的增长,沙特已经连续6年出现财政赤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对于财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的沙特而言,压力巨大,这种情况持续过久,将加大王室内的分歧,不利于国内的政治稳定。因此,我们认为,沙特也没有打价格战的长期决心。
总体来看,原定于3月18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和非OPEC联合技术会议已经取消,短期市场进入价格战已经无法避免,同时,价格战的开启意味着供应失控局面的加剧,供应过剩的市场结构不可避免。如果供应过剩局面持续,低价位的区间也将持续,这样的情况对产油国来说没有赢家,只要OPEC+没有解散,未来还是有谈判的可能,低油价持续时间越长,各方达成妥协的动机就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