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认为,USDA论坛对于全球面积和产量的预测过于保守,超高的种植利润支持全球扩种,如果天气正常的情况下,笔者预计产量的增幅或者7%-10%。消费方面,经济增速下行和化纤替代均支持消费下降,尤其是国内棉纺消费面临内需不振、外需受限、化纤替代三座大山压顶,笔者维持“全球棉花消费下降、主要压力在国内”的预判,不认同USDA调增全球和国内棉花消费预估。价格方面,USDA通过压制产量、提高消费得出了去库存持续的结论,按说支持价格上涨,但却得出棉花均价会大跌30美分/磅至95美分/磅的结论,与产业规律矛盾。可能USDA认为目前价格虚高需要下跌回归基本面,或者有产业外因素(紧缩)会导致价格下跌。总之,这份报告颇有争议,也带来了较强的预期偏差,且看后市修正情况。 一、全球棉花市场
USDA预估:2022/23年度全球棉花收获面积为3360万公顷,同比增4.2%;产量为1.24亿包,同比增3.2%;消费量为1.265亿包,同比增1.7%;期末库存为8170万包,同比减3.1%;库消比为64.6%,同比降3.2个百分点。价格预期,全球现货CotlookA指数均价为95美分/磅,同比降30美分/磅。 笔者解读: 1.国际棉价仅次于2010/11年度,种植棉花的回报高达约80%,刺激全球大部分国家扩种棉花,增产预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交易主线,笔者认为USDA给的4.2%的面积增幅和3.2%的产量增幅可能过于保守。参考近十年全球棉价和面积波动情况,笔者认为大于7%的产量增幅值得期待。其中,虽然印度棉协20%-25%的面积增幅预测不被市场认可,但10%左右的增速仍可期待;美国13.2%的面积增速符合预期,因干旱担忧给了19.7%的弃耕率还需观察,如果后面降雨,美国产量会大于USDA预估。 2.全球棉花总消费下降的预期没有变化,IMF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比2021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23年经济增速为3.8%,比2022年下降0.6个百分点。过往全球棉花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速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笔者预计2022/23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是下降而不是增长。 3. 虽然USDA预计全球去库持续,但最后却预计全球棉价大跌30美分至95美分/磅,这不符合产业规律。要么是USDA认为目前的棉价是虚高不合理的,要么是担心产业外因素(紧缩)导致价格下跌。按照笔者的预测,产量增加、消费下降、库存积累、价格下跌,这个逻辑链条可能更为通顺,让我们一起跟踪后市USDA的预估变化。 二、美国棉花市场
USDA预估:2022/23年度美国棉花种植面积为1270万英亩,同比增13.2%;收获面积为1020万英亩,同比增2.3%;弃耕率为19.7%,增加8.6个百分点,几乎翻倍;单产为856磅/英亩,同比增0.8%;产量为1820万包,同比增3.3%。 笔者解读:对于19.7%的弃耕率,笔者认为还得观察,这反应了德州目前干旱的情况,预期打的比较满。后面如果有降雨,干旱情况缓解,那么弃耕率会下降,美棉产量预估会增加,天气可能成为隐含的利空。 三、中国棉花市场
USDA预估:2022/23年度中国棉花收获面积为310万公顷,同比持平;产量为2800万包,同比增3.7%;进口1100万包,同比增加15.8%;消费量4000万包,同比增1.3%;期末库存3510万包,同比降3%;库消比为87.5%,下降3.9个百分点。 笔者解读: 1.最不能认同的就是消费增长预估,内需不振、外需受限、化纤替代三大利空压顶,消费看不到好转迹象。目前掌握的数据,无论是周度高频、还是月度数据均显示国内棉纺消费非常疲弱,整个产业链梗阻痛苦,消费的下行几乎是必然的,分歧无非是下行幅度的不同。笔者认为,国内棉纺消费可能会有超过10%的下降,包括本年度剩余几个月和下年度。 2.产量方面,正常情况下,国内产量是稳定的。但是,去年的超预期植棉收益还是会刺激面积增加,虽然新疆主产区受环境资源限制增幅有限,笔者认为3%的增幅潜力还是有的。去年受灾导致单产下降,今年如果天气正常,总产量的增幅或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