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盘以来,动力煤是为数不多的强势品种之一,周累计上涨3.59%,盘中一度涨至580元/吨,创逾4个月新高。笔者认为,突发性事件对煤炭供给侧影响大于需求侧是动力煤走强的直接原因,但展望后市,上述原因难以持续支撑郑煤大幅上涨,反而给空方带来较佳的沽空机会。
黑天鹅致使突发性供不应求
受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复工推迟、交通运输受限,动力煤供给受影响程度大于需求。需求端,民用电存在较强刚性,整体需求相对稳定。供给端,不仅是矿端生产方面受复工推迟影响产量,而且交通管制也影响了煤炭外运。
从数据上看,近期沿海六大电厂日耗约37-38万吨,较春节期间下降约5-6万吨。在下游复工推迟,全国居民继续“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可以视作春节假期的延续,预计日耗已经处于低位,继续减少的空间不大。库存方面,尽管六大电厂库存有所回升,但港口库存持续回落。秦皇岛港口库存降至2016年10月以来的新低,较节前累计减少50万吨。环渤海四大港区库存较节前减少235万吨,而过去四年春节前后其库存基本持平。从发运数据看,大秦线近日日均发运量仅有70万吨,而2019年春节期间为125-130万吨,过去三年春节期间最低发运量不低于90万吨。从调入数据看,环渤海十港日调入量仅有131万吨,较正常情况减少31%。数据表明,港口煤炭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库存持续下行成为煤价上涨的重要支撑因素。
产地方面,截至2月9日,陕西在产煤矿51处,产能3.13亿吨,在产率约为40%。鄂尔多斯复工煤矿产能2.99亿吨,复产率低于陕西。受疫情影响,内蒙古煤矿无法大面积复产,目前仅能勉强维持本地供应,外供困难,导致多地电厂库存告急。在防疫措施影响下,煤矿无法按计划复产,产量将继续受到限制,短期内供需偏紧的状态难以改变。
影响可控,长期仍将下行
首先,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防疫措施导致整个社会是延续春节的状态,供需两弱。统计历年春节前后库存数据发现,港口库存、电厂库存、重点煤矿库存在春节期间都能够维持稳定,表明煤炭供需在春节期间基本能够维持动态平衡。换言之,如果不考虑运输问题,目前国内煤炭生产与需求并不存在明显的缺口,一旦运输问题得到缓解,煤炭市场将恢复紧平衡。
其次,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全年产量预计仍能实现增长。2019年1月,榆林神木“112”重大煤矿事故发生后,榆林煤矿大面积停产,导致陕西省原煤产量在2019年1-2月同比减少15.08%。但随后,在煤矿逐步复产的过程中,产量同比降幅逐月收窄,至6月份,实现单月产量同比增加,至11月份,实现全年累计产量同比增加。从两方面比较两个事件,一是影响持续周期,二是复产条件。从持续时间看,SARS事件是在5月份后基本接近尾声,笔者认为,由于应对措施更有力,此次疫情持续时间大概率短于SARS事件。也就是说,全国煤矿在5月份后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生产,与“112”事故后的榆林煤矿复产时间一致。从复产条件看,榆林煤矿停产是由于安全监管需要,而此次复产难是由于防疫措施需要,尽管后者在严重程度上更高,但其不涉及其他硬件需求,一旦疫情防控迎来拐点,可以迅速复产。通过将全国形势与“112”事件后的榆林作比较,笔者对全年煤炭生产仍持乐观态度,后期市场将重归宽平衡。
综合而言,疫情的短期扰动不可避免,动力煤因此将保持相对强势;但影响是暂时的,且程度可控,动力煤上涨空间受限;展望后市,市场将回归常态下的宽平衡,煤价将再度进入下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