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的棉花行情颇为波澜壮阔,上下横跨4000点。在大驱动因素上,行情主要围绕着“国储去化”以及“贸易战”展开。 一、围绕国储去化展开的行情:在18年5月中旬,随着新疆严重灾害消息的传出,触发上涨行情。虽然实际上灾害影响有限,但上涨背后的逻辑实际是因“国储库存去化”后对供应担忧导致的资金追涨。而当时的现货端,则受到短期仍库存过高、国储本年度仍能保持有效供给以及纺织企业备货充足等影响,下游观望心态浓重,价格传导不够流畅。现货销售差,基差一度深度下探。 二、围绕贸易战展开的行情: 3月下旬起,中美贸易冲突已有爆发态势,但市场一度不以为然。直至7月下旬,在现货销售不佳以及下游需求偏淡的作用下,价格持续下行。随着贸易战影响在各类下游需求数据中有所体现,纺织行业需求受损几乎已经确定,棉市似乎进入寒冬。12月2日,贸易战缓和,但中美双方发表的声明略有不同。较为确定的是,中国将购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而至少在2月底之前,美国关税加征保持在10%。从本次报告编写的时间窗口看,贸易战“缓和”而非“终止”对下游需求恢复利好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