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会报告中,稳增长成为今年政策围绕服务的核心方向,5.5%不低的增速目标展现今年高层实现稳增长的决心。财政货币双发力,不要拘泥于赤字率2.8%的表面下调。2021年三大改革主线,房住不炒、碳达峰、资本反垄断,今年确认均有所降速,服务于稳增长。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上调至核心政策方向,且由粮食层面扩大至整个上游原始产品。
一、 稳增长目标更具决心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定调为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风险,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的决心强硬表态。“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今年施政围绕的核心。相比于2021年,作为年度政策定调的工作重点中,我们注意“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被拿掉,即今年高质量改革继续坚持而不设具体目标。从改革向稳定过渡,这是今年我国最大的政策变量。 今年实现GDP增长5.5%的目标,经济积极进取的意义显著大于2021年的6%。我们不要纠结于数字下行的表面,实际上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低基数问题,很大程度掩盖了2021年全年经济实际增速水平。例如去年1季度18.3%的增速显然不是我国经济快速步入繁荣的依据,参考3、4季度实际GDP同比4.9%、4.0%的增速,可能更具后疫情时代经济常态化的代表。那么今年建立在去年同期国内逐步摆脱疫情冲击的基础之上,实际GDP增速5.5%的定调,体现了政府今年去实现稳增长巨大的决心。 二、 政策刺激表面失望、实则加温 除了表达决心,立下目标之后更需实际行动,但今年财政在总量的定调上显著低于市场预期。2.8%的赤字率,相对于2021年3.2%、2020年3.6%的水平大幅缩减。根据历史经验,实际赤字水平一般均在目标赤字以上。如果严格按照目标赤字率,2022年假设实现实际GDP以5.5%以上的增速,平减指数4%以上计算,我国今年理论赤字下限约为3.51万亿,低于2018年3.76万亿实际水平。所以实际角度上,我们无需认定这是一轮更猛烈的财政紧缩,根据后续状况,财政实际赤字水平至少会比理论要高。
定调的背后,我们需要寻找政府既要稳定经济,又要紧缩的矛盾。政府怕社会误会,也特别针对赤字调低的问题作出大量注解。特定国有机构上缴近年结存利润与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之后,今年政府收入显著上升,带动的就是压缩赤字率的同时,财政支出也能相对2021年增加2万亿以上。过去我们关心赤字的背后,实际在于关心支出强度。如果由于开源带来支出强度的显著增加,那么赤字的传统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今年总体而言财政确实是边际宽松的存在。 货币政策的宽松表态更为直接明显。“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直接变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稳健帽子下排除大水漫灌可能性,根据环境变化量能相应的松弛有度得到确认。那么在定调悲观的宏观环境前瞻与扭转当前颓势的决心组合下,未来货币总量的进一步宽松支持是作为隐含确定存在。普惠与融资成本下行得到进一步延续,这对国内的宽信用努力持续构成强力的支撑。 三、 稳定地产构成中线目标 当前地产上下游链条仍作为对国内经济贡献重要权重的客观事实,去年政府对地产的全面限制是经济需求由强转弱重要驱动之一。对比中央就房地产政策定调话语的转变,特别是2021年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与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发现政府对地产逐渐从全面打压转变为下部托底。两会报告的对比中,2021年政策全方位服务于居民的住房需求,而2022年在继续服务居民的需求之外,政府开始考虑照顾房地产商的合理利益。 我们参考下去年“430”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的定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寥寥数语,显著突出了中央压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
所以不能低估今年两会报告中增加的“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可能是今年政府决心稳增长真正的药引。但是房住不炒的大战略之下,房地产政策是否V字反转为大力刺激,2月份住建部公布的240万套保障租赁住房,120万套棚户区改造,远小于十二五、十三五的对比,中央早已给出了鲜明答案。 四、 碳达峰改革节奏继续放缓
对比两会报告,针对碳达峰问题可以发现两点改变:1、模糊具体量化目标;2、推动定性转为有序推进。首先在更高权重的经济目标上,2021年两会明确了年内能耗压缩3%的量化目标,而2022年改为十四五期间统筹考核,保留适当弹性。其次两会针对碳达峰改革对比,推动转为有序推进,在政府用语逻辑中为明显的降速。如果对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发现更为鲜明态度转变。
五、 鼓励民间资本合规发展 去年是国企改革与扶持的全面加速期,一方面存在对改革带动者的正反馈激励,另一方面也是缓解各地方信用系统性风险的良药。而互联网资本为首在盈利最大化的原始诉求下,存在恶化国内民间通胀水平的行为(教育、医药、食品等基本消费)。在人口刺激与避免滞胀的大方向下,去年对资本垄断的打压开始逐渐强化,共同富裕理念在去年正式提出。 而随着美国威胁清退中概,境内风险偏好大幅下行等问题客观发生之后,国内也在思考政策是否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过去互联网资本对我国服务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如果打压过火,大量服务就业人员的失业,可能催生不亚于地产崩溃的系统性风险。 今年两会报告中,市场经济制度章节上出现了重大的政策变量:相较去年,更加明确了多种所有制需要共同发展。要求各级官员正确认识把握资本的特性与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转为“反不正当竞争”。强调尊重市场主体意见,保障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发展。综上,资本反垄断在今年稳增长的压力(决心)之下,政府全面对其降速,今年是对过去总结经验,修正纠偏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