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糖市舆论焦点无疑是白糖进口保障调查,听证会也于11月10日在商务部多功能厅结束,据说双方就造成国内糖企11--13年百亿亏损原因争执不休,外方要求取消调查。个人一直认为进口糖冲击了国内糖市证据确凿,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三年前本人就呼吁‘进口糖冲击国内糖市,掌握了国内糖价定价权,应避免白糖成为第二个大豆’,这两年虽然国内采取了进口行业自律和进口自动许可制度进口有所减少,缓解了国内糖市供应压力糖价也有了一定起色,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进口问题。应该说提高关税、杜绝倾销、保护国内糖企、收复中国食糖自给率红线,已成为中国糖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由一、加入WTO十五年来中国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入关时设立白糖配额外50%关税已跟不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此次听证会围绕11--13年国内糖企亏损激辩,其实这只是结果而深层次原因入世以来中国无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胀水平都翻了几倍,中国已从发展中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强国。而同期以巴西、泰国、印度世界主要产糖国经济发展缓慢,且制糖机械化程度普及制糖成本提升有限,更是远远低于中国的通胀水平。随着中国糖价上涨,虽然中国糖价上涨幅度远低于其它商品,但显然国际低糖价已溢过50%关税堤坝,关税保护国内糖企的作用已经过时失效,实际关税应该向发达国家看齐。 理由二、中国糖企先天不足,和国外制糖企业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甘蔗属于热带植物,喜高温惧冰霜,巴西、泰国、印度甘蔗主产区处于热带,有利于增加高产。而中国无论两广还是云南只是处于亚热带,适宜种植甘蔗只是相对北方而言,和处于靠近赤道的热带白糖主产国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而稳定中国食糖安全红线又必须保持足够的自给率,这就决定了保护国内糖企责无旁贷。 理由三、国家在维护中国食糖安全方面尚有余地。虽然国家将广西、云南列入了糖料蔗保护基地,也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修筑水利、道路等,但和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直接享受价格直补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制糖企业还是基本处于自力更生、自生自灭状态,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加大技改力度也只能是有心无力。这些就加剧了进口糖的竞争优势,在面对进口糖倾销方面国内制糖企业也就一触而溃,毫无还手之力。 综上所述,桂林糖会糖协呼吁将进口糖保障调查作成铁案有其现实意义,不过这件事难度空前,且时间上还会有反复上诉的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定案,但对国内糖市的影响极其深远。同时,虽然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通胀、国内糖企先天不足无可回避,解决进口糖纠纷和理顺中国食糖安全保障有效供给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提高关税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毕竟中国食糖产量恢复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且发展因耕地面积受到了制约。 如此以来则更需要国家出台更多扶持国内糖业的政策,给国内制糖企业吃下定心丸,糖企才能加大技改力度包括甘蔗良种培育、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等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才能形成有效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糖市才能减少贸易摩擦,才能安全彻底融入世界白糖经济之中。这对于国内白糖价格短期容易形成脉冲行情,但有效突破概率偏小,容易形成拔苗助长的结果。继续延续高位箱体区间震荡为宜。中短和元旦前长期压力还是处于箱顶位置,短期支撑6820,中期支撑6680,长期支撑6480目标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