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商(一) 1、广东地区水产罗非鱼占大头,主要以出口日本和美国为主。 2、目前广东菜粕月消费量在5万吨,预计今年全年的进口菜粕到港量约5万吨左右。 目前手中现货头寸已不多,水产高峰时候,该公司每月贸易量超过1万吨,淡季的时候6至7千吨。目前基本都是采购国内菜粕做分销贸易,不直接进口菜粕。 3、广东6月水产料菜粕配比平均水平15%,7月下调至12%,下调的部分用DDGS替代,目前DDGS 相比菜粕性价比较高。广东鸭料菜粕用量很少,目前仅1至2%的配比,正常也就在3%左右,最高的时候是5%至6%。这个是平均水平,有的饲料厂基本都可以不用菜粕,而多用豆粕和其他杂粕。 4、今年鱼价上涨并非由于洪灾导致供应紧张,主要是由于去年的压塘鱼减少,而今年投喂的鱼由于水产推迟启动一个多月,鱼苗尚未到出塘重量,压塘鱼出塘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导致鱼价阶段性上涨。 5、今年3至4月份饲料厂开始做菜粕贸易,是因为此前在油厂采购的菜粕被催提货,而饲料厂本身用不掉这么多的量,因此被迫降价出货。 6、认为当前菜粕没有逼仓的基础。理由是后期市场菜粕供应充足,消费不齐。广东市场目前受多个层面冲击:主要由于沿江地区洪灾损及当地水产,原本在广西和福建可销往两湖、华东地区的菜粕,以及湖北本土的青饼都部分进入广东市场,冲击广东菜粕基差,因此沿海菜粕基差整体是在走弱的。 饲料企业(一)
1、去年饲料总产量36万吨,其中猪料24万吨,水产料12万吨,今年预计产量60万吨,猪料增至28万吨,水产料仍是12万吨,但鸭料可能增加至20万吨。现在平均每月饲料产量5万吨左右。6月水产料产量1.6万吨,环比降0.6%左右,同比持平略降;猪料产量1.8万吨,环比略降,同比减少至少10%。 2、今年1至6月猪和鱼料销售量同比各降5%,鸭料销售量同比大幅增加约60%。6月和7月鸭料不用菜粕,6月以前添加5%的菜粕,此后不再用菜粕,全部用豆粕及其他杂粕替代。而能量料主要用高粱(主要是美国高粱),配比在50%以上,但不会超过60%. 3、水产养殖利润今年比去年差。当前菜粕价格没有竞争力,水产料中菜粕配比由原先的35%下降10个百分点至目前的25%,下降的部分主要用豆粕和DDGS 替代。 4、目前已采购的菜粕可用到10月底,大部分是从贸易商手中买的,主要以进口颗粒粕为主,其中3至4成是国产加籽粕。正常时候豆粕月均豆粕库存(现货物理库存+现货月未执行合同)在10至15天,今年减少至7至10天(不含远月合同)。 5、认为今年菜粕后期消费不齐,菜粕供应相对充裕。华南菜粕约有10%至20%的量销往湖北,但今年沿江地区菜粕遭遇洪灾,损及水产,这部分量就基本还留在华南,慢慢消化。,加之9月之前到港的菜籽船基本买满,还有进口菜粕供应,因此菜粕供应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9月合约基本没有逼仓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