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师:宏观金融] 光大点评:绝处逢生机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

广播

0

听众

0

好友

Rank: 2

积分
5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3:2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外围市场可谓热闹非凡,一边是伯南克与华尔街喜闻乐见的美股迭创历史新高,另一边则是日本央行东施效颦所引发的日元和日经颤动癫狂;相对而言,国内除了房地产体温不降反升外,无论经济、政策还是市场均显得异常冷调,以至于悲观属平常,乐观成奢望。在先前的报告中,我们将美股视为沙滩上的堆积木游戏,垒得越高坍塌的概率越大,目前依然维持观点;然而,基于宏观与微观层面的新情况,我们对商品和A股看空的思路正在发生改变。
首先,经济低迷的本质在于生产力的衰减,高流动性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并非中国独有。自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均采取了超极端的反周期政策,中美领衔(中国2008-2010年,美国2008年至今)、欧洲随后(2010年至今)、日本追尾(2013年伊始),正是由于时间窗口的不规律和不协调,才导致全球经济的极度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倘若将各国反周期政策的时间表比喻为一个开关,横向比较来看,惟有中国完成了开和关的动作,反之美国则一直在加码QE,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仅有中国恢复到了正常状态,过去三年的经济下行基本可看做是主动降速的过程,这与境内外机构强烈沽空中国的逻辑完全相反,由此可知,缺乏流动性支撑的A股与不断打鸡血的美股始于2010年下半年的背离再自然不过了此外,不限于日本与欧洲经济的低迷,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也并非渲染的如此强劲,以失业率为例,我们看到的正节节下降的失业率其实只是版面之一,而另一个版面即长期失业人数(失业27周及以上)占总失业人数比例至今仍维持在40%的历史高位,换言之,新增就业其实是以聘期27周以内的中短期就业为主;另一个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每小时单位产出,根据美国劳工部对1948-1973年、1974-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2008-2012年共5个阶段的测算结果,目前正处于二战后历史最低水平。
其次,年内外围流动性供应削减的概率较低,人民币加速升值条件下资金流入的预期增强。尽管近期有关美联储退出的讨论成为市场焦点,但我们认为伯南克在明年1月离任前主动踩刹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方面是由于失业率6.5%、通胀率2.5%”的阀值难以触发,另一方面伯南克自身的心理倾向起着关键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伯南克无疑是美联储成立百年以来将货币政策发挥到极致的掌门人,本轮美国能否从仅次于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衰退中复苏,不仅关切到伯南克本人的历史性评价(格林斯潘为前车之鉴),成功了便名垂青史,失败了便沦为历史罪人,而且涉及到美联储在美国宏观决策和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声誉,在当前经济复苏并不显著的前提下,早退甚至比晚退的风险更高。此外,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以及日元贬值等汇率问题错综复杂,且更多的线索可能要超越经济本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境内外套利息差的存在叠加外围流动性供应的持续,以实物贸易融资和其他衍生类融资为载体的资金流入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很难逆转,除非国内经济基本面出现显著的恶化,而最新公布的中国6月官方PMI50.8,明显好于市场预期,且结构上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后者则是汇丰PMI的主要样本采集点,两项PMI的差异即源于此。
再者,随着房价与地价的逆调控升温,房地产投资有望下半年加速启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年初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未现增强,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6%,增速较1-3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其三项分类来看,制造业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已进入市场倒逼的去产能化阶段,因此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等指标表现较弱;基建投资因两会召开和人事变动按了暂停键,不排除下半年陆续恢复的可能;最为关键的发达地区房地产投资加速启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1-4月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1-3月提高2.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地王频现,开发商资金充裕且拿地的积极性高涨,1-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3.5%,增速比1-3月提高4.2个百分点;此外草根调研显示房地产下游钢材、PVC、玻璃等微观需求正得以改善,这些都无疑增强了我们对房地产进入泡沫加速膨胀期的看法。因此,在当前仍以投资为主驱动力的经济模式中,投资的加速必然对GDP起着较大的正面贡献,一旦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得以扭转,受宏观面过度悲观所压制的市场情绪将会迸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全球惟有中国经济脱离了危机治理模式并恢复到正常状态,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的加速或将正向撬动经济的表现,因此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过度悲观并不可取,与之对应的,A股与商品市场似乎正否极泰来。
报告日期:201361

——本文发表于证券时报64日版《经济绝处逢生,商品市场否极泰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分享到新浪微博
求知!求职!求交往!我的期货世界,我的期货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每日签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期货帮    

GMT+8, 2024-6-6 08:23 , Processed in 0.53040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期货帮!

© 2001-2015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期货日报新媒体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3号 豫ICP备13022189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