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帮

标题: 从格林斯潘到耶伦:需要美联储教市场如何选股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期宝    时间: 2014-7-18 16:11
标题: 从格林斯潘到耶伦:需要美联储教市场如何选股吗?
十八年前,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涨,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演讲时首次用了“非理性繁荣”一词,从而造就了一次卓越的演讲。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繁荣从何时起已经造成了资产价值高估?而资产价值高估将任由未知的、长期的衰退践踏。”格林斯潘若有所思的发言,造成了翌日全球股市的抛售。
十八年转眼即逝,美联储迎来了很多变迁。
当年格林斯潘的观点并不明确,可以有多种解读。然而,即便如此,市场仍然表现的歇斯底里和绝望。毕竟,这是美国最顶层的经济学家向金融市场表达对担忧资产价格过高的担忧。
如今,同样身居该职的耶伦,在本周二、周三国会作证词时也发表了对市场的看法。
[attach]4726[/attach]
耶伦称,有迹象显示杠杆贷款以及低评级公司债券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在形成当中,而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是“大致与历史基准一致。”。
而在一份随证词一同公布的政策报告,耶伦表示:“某些行业部门的估值达到了过高水平,尤其是社交媒体和生物技术行业中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而在今年年初,这些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显著的下滑。”当晚,代表此类股票的纳斯达克指数盘中跌逾1%,罗素2000指数也出现较大跌幅,社交媒体上市交易基金(ETF)急挫1%。
于是,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就产生了:当认为资本市场定价出现错误时,政府官员应该站出来说么?从什么时候起,美联储主席从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师变成了资本市场首席策略师了?耶伦表达的看法,投资者就应该听进去吗?
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CNBC知名主持人吉姆-克莱姆(Jim Cramer)就向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提问,“美联储官员发表评论称股票估值大幅回调,这种做法对么?”
盖特纳回答说,“Jim, 我觉得我们评论政策和趋势是合适的。(但)我们评论某单一市场的动向是不合适的。
鉴于Cramer的提问时间以及问题构架,《纽约时报》资深经济记者Neil Irwin认为,这很难不理解为是一种指责,因为美联储向大众表达了对关键资产价格的看法。
耶伦的困境:
耶伦及其他决策高层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美国经济过去两轮的衰退均因资产泡沫(破裂)引起(第一次是2000年的股市,第二次是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
美国国会给予美联储的具体任务是让实体经济复苏 ,也即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且要求精确制导,直达“病患”。然而,他们几乎所有的政策工具,都是通过金融系统来实施的。他们确实是为了保持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但他们现实这个目标的方法几乎就是购买和卖出债券。
这意味着他们的政策对资产(例如垃圾债券)价格的影响比对就业创造和工资的影响更大,而且也更立竿见影和可计算。
尽管这个基本问题始终存在,但是从来没有最近几年这般真实,因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QE)去刺激经济,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膨胀至了4.5万亿美元。
在一定程度上,进行QE的实践是为了推动股票和其它资产价格上涨,并以此刺激经济增长。但这种做法的一个核心风险是,资产价格都涨至泡沫区间了,而经济增长却没有随之而来。
如何走出困境:
Irwin认为,如果真是这样,就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达拉斯联储主席Richard Fisher上周三在南加州大学演讲时传达的意思——停止印钞。他引用了来自《我们所谓的一切大繁荣》(what we called the Everything Boom)一文中的话,“在某一时点上,你会跨越复兴市场与为“繁荣和泡沫”添砖加瓦的界限。他还补充了自己的话,“我相信,我们已经跨越了这样一个界限。我相信我们需要对货币政策的立场做一个调整。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美联储仍需继续做一切尝试,帮助经济实现更强劲增长。但是这样的话,美联储的选择就很少。一个可能就是耶伦一再强调的,监管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以确保即使资产泡沫出现和破裂,都不会拖累其它经济实体的下滑。换言之,现在有人愿意为垃圾债券或社交媒体股支付过高的价钱不会成为将来经济出现衰退的原因。
Irwin所指的另一个选择就是“张口政策”(而不是通常的“公开市场政策”),对市场进行口头干预。经济学家、华盛顿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联席主任Dean Baker曾表示,如果格林斯潘以三寸不烂之舌在2004和2005年间全力向房地产市场开火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急着去买房,最终受房地产泡沫破裂影响的人也会少一些。
耶伦本周二、三发表的对市场的看法,确实可以算是一种“张口政策”,因为她对市场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耶伦的看法,听还是不听?
不过,出于风险意识考虑,投资者也应该知道:1996年12月,格林斯潘警告了股市“非理性繁荣”后的好几年才发生了互联网泡沫破裂(2000年);即使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大崩盘以及金融危机期间,股票的价格也从来没有低于他讲话之前。一个忽略了他讲话的投资者,在他发表演讲的次日买入标普500指数的股票,那么到今天,他获得的回报率将是268%(按分红再投资计算)。
   
   


作者: 小小蝈蝈蛐蛐    时间: 2014-7-18 16: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期货帮 (http://www.7h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